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2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3-1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7页 |
(一) 普通高中 | 第20-21页 |
(二)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 第21-27页 |
第三节 已有的研究综述 | 第27-35页 |
(一) "学生发展指导"的相关研究 | 第27-31页 |
(二)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相关研究 | 第31-34页 |
(三)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35-39页 |
(一) 比较研究法 | 第36页 |
(二) 历史研究法 | 第36-37页 |
(三) 文献分析法 | 第37页 |
(三) 访谈研究法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学生发展指导与学校教育 | 第39-63页 |
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起源与发展 | 第39-49页 |
(一) 指导:从来就与教育密不可分 | 第39-40页 |
(二) 现代"学生发展指导"的发展演变 | 第40-49页 |
第二节 "学生发展指导":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育职能 | 第49-56页 |
(一) 芬兰:学生指导和咨询 | 第49-51页 |
(二) 法国:以升学和就业为主的"方向指导" | 第51-53页 |
(三) 日本:作为学校教育"两个轮子"之一的学生指导 | 第53-56页 |
第三节 "学生发展指导":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 | 第56-63页 |
(一) 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 第56-58页 |
(二) 普通高中:重新回到育人的原点 | 第58-60页 |
(三) 高中学生:毕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60-63页 |
第三章 台湾:"学生辅导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 第63-84页 |
第一节 台湾地区"学生辅导服务"的历史回顾 | 第63-70页 |
(一) 学校辅导的萌芽期 | 第63-65页 |
(二) 学校辅导制度的建立期 | 第65-66页 |
(三) 学校辅导的发展期 | 第66-67页 |
(四) 学校辅导的调整期 | 第67-70页 |
第二节 台湾普通高中现行的"学生辅导制度"及其特点 | 第70-78页 |
(一) "教学、训育、辅导三合一"辅导新体制 | 第70-74页 |
(二) 台湾普通高中学生辅导工作概览 | 第74-77页 |
(三) 台湾普通高中学生辅导工作的特点 | 第77-78页 |
第三节 台湾普通高中"学生辅导工作"面临的困境 | 第78-84页 |
(一) 政府未处理好"训导"与"辅导"的关系,导致辅导工作难以落实 | 第78-80页 |
(二) 学校辅导教师编制问题,影响学生辅导工作的实效 | 第80-81页 |
(三) 教育政策与改革方案繁多,难以整合校内外辅导资源 | 第81-84页 |
第四章 香港:"学生辅导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 第84-102页 |
第一节 香港"学生辅导服务"的历史回顾 | 第84-93页 |
(一) 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社会福利服务专利 | 第84-86页 |
(二) 20世纪80年代:教育署积极参与推行 | 第86-87页 |
(三) 20世纪90年代:学校本位辅导的时代 | 第87-89页 |
(四) 21世纪以来:全方位学生发展辅导的整合 | 第89-93页 |
第二节 香港普通高中现行的"学生辅导制度" | 第93-99页 |
(一) "全方位学校辅导服务"模式 | 第93-97页 |
(二) 香港普通高中学生辅导服务概览 | 第97-99页 |
第三节 香港普通高中"学生辅导服务"特点和启示 | 第99-102页 |
(一) 构建"全方位学生辅导框架",使学生辅导服务的系统化 | 第99页 |
(二) 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辅导,使学生辅导服务的校本化 | 第99-100页 |
(三) 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和专家的作用,使学生辅导服务专业化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上海:"德育"概念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探索 | 第102-116页 |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德育"的相关制度 | 第102-107页 |
(一) "学校德育制度":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 第102-104页 |
(二) "班主任制度":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 第104-105页 |
(三)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着力点 | 第105-107页 |
第二节 上海普通高中现行"学校德育制度"及其困境 | 第107-110页 |
(一) 上海学校德育工作的总规划 | 第107-109页 |
(二) 上海普通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 第109-110页 |
第三节 上海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探索 | 第110-116页 |
(一) 天山中学:生涯发展规划——让学生拥有幸福人生 | 第111-113页 |
(二) 育才中学:寄宿制高中的全时空学生发展指导 | 第113-116页 |
第六章 台港沪三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启示 | 第116-132页 |
(一) 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性 | 第116-118页 |
(二) 从学生成长需求的角度看学生发展指导必要性 | 第118-119页 |
(三) 全方位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 | 第119-121页 |
(四) 现行学校德育机构功能的转变 | 第121-123页 |
(五) 学生发展指导内容的整合 | 第123-126页 |
(六) 专业化的学生发展指导人员 | 第126-127页 |
(七)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推进 | 第127-129页 |
(八) 国家和地区层面的资源建设 | 第129-132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第132-133页 |
附录二 ASCA学生国家标准 | 第133-139页 |
(一) 学业发展(Academic Development) | 第133-134页 |
(二) 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 | 第134-136页 |
(三) 个人/社会发展(Personal/Social Development)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5页 |
专著 | 第139-140页 |
论文类 | 第140-144页 |
报告 | 第144页 |
网站 | 第144-145页 |
后记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