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交事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3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多中心治理:公交事业改革的理论选择 | 第13-18页 |
| ·多中心治理理论解析 | 第13-14页 |
| ·多中心治理的定义 | 第13页 |
| ·多中心治理的属性 | 第13-14页 |
| ·多中心治理的任务 | 第14页 |
| ·公交事业对治理理论的适切性 | 第14-18页 |
| ·公共产品定义及分类 | 第15页 |
| ·公共交通的产品特性 | 第15-16页 |
| ·公共交通的可行供给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公益性与效益性:公交事业改革的两难困境 | 第18-26页 |
| ·公交改革困境的成因 | 第18-20页 |
| ·公共企业供给的失效 | 第18-19页 |
| ·政府供给能力的有限 | 第19-20页 |
| ·市场主体的供给要求 | 第20页 |
| ·公交改革的困境——以北京市为例 | 第20-26页 |
| ·北京公交改革的案例描述 | 第20-23页 |
| ·北京公交改革的案例分析 | 第23-24页 |
| ·北京公交改革的基本结论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多中心治理失范:公交改革失衡的深层原因 | 第26-30页 |
| ·市场无效竞争妨碍社会公益 | 第26-27页 |
| ·市场主体过多 | 第26页 |
| ·市场分割严重 | 第26-27页 |
| ·市场回应滞后 | 第27页 |
| ·政府规制失当损害企业效益 | 第27-30页 |
| ·基础制度缺失 | 第27-28页 |
| ·市场准入失当 | 第28页 |
| ·价格调控不力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完善政府的治理:公交事业改革的有效出路 | 第30-38页 |
| ·转变政府理念,重塑治理体制 | 第30-33页 |
| ·改变政府公交问题理念 | 第30-32页 |
| ·规范政府内部治理制度 | 第32-33页 |
| ·加强监督制约,促进社会公益 | 第33-35页 |
| ·严格公共交通的准入规制 | 第33-34页 |
| ·强化公共交通的价格规制 | 第34页 |
| ·加强公交服务水准的规制 | 第34-35页 |
| ·举行公交服务与资费听证 | 第35页 |
| ·注重激励扶持,保障企业效益 | 第35-38页 |
| ·完善公交改革政策法律 | 第35-36页 |
| ·推动公交事业政企分开 | 第36-37页 |
| ·实施公交优惠和补贴政策 | 第37页 |
| ·保持改革政策连续与稳定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