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评估与鉴定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2 火灾温度场的确定 | 第14-24页 |
·引言 | 第14页 |
·室内火灾的温度发展 | 第14-16页 |
·室内火灾的模型 | 第14-15页 |
·室内火灾的最高温度 | 第15-16页 |
·火灾当量升温时间 | 第16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温度场 | 第16-23页 |
·火灾对混凝土材料热工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防火饰面层对构件内部温度场的影响 | 第17-18页 |
·混凝土构件的热传导方程 | 第18页 |
·定解条件 | 第18-19页 |
·构件温度场的差分解法 | 第19-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研究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火灾高温冷却后混凝土力学性能 | 第24-28页 |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24-25页 |
·混凝土抗拉强度 | 第25-26页 |
·混凝土弹性模量 | 第26页 |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6-27页 |
·混凝土的疲劳强度 | 第27-28页 |
·火灾高温冷却后钢筋力学性能 | 第28-29页 |
·高温后钢筋的强度 | 第28页 |
·高温后钢筋的弹性模量 | 第28-29页 |
·火灾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 第29-30页 |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 | 第30-34页 |
·氯离子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中性化(碳化)对火灾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 | 第34-36页 |
·构件的轴压比广义上限值 | 第35页 |
·滞回特性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4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剩余承载力计算 | 第38-54页 |
·引言 | 第38页 |
·基本假设和等效截面的确定 | 第38-41页 |
·基本假设 | 第38-39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高温后截面特征参数 | 第39-41页 |
·火灾后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剩余承载力 | 第41-47页 |
·单筋矩形梁正截面剩余承载力 | 第41-44页 |
·双筋矩形梁正截面剩余承载力 | 第44-46页 |
·实心楼板正截面剩余承载力 | 第46-47页 |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剩余承载力 | 第47-52页 |
·矩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 第47-48页 |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5 某市火烧厂房的损伤评估与鉴定 | 第54-112页 |
·引言 | 第54页 |
·工程概况 | 第54-56页 |
·火灾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56-62页 |
·火灾的发展情况 | 第56页 |
·火灾温度的判定 | 第56-62页 |
·建筑物火灾前的质量调查 | 第62-65页 |
·混凝土构件截面检测 | 第63-64页 |
·板钢筋直径、分布情况检测 | 第64-65页 |
·构件混凝土的原有强度检测 | 第65页 |
·火灾后构件损伤情况检测与分析 | 第65-78页 |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材料性能检测 | 第65-74页 |
·火灾后建筑物整体倾斜和主要构件变形检测 | 第74-75页 |
·火灾后建筑物外观及构件裂缝检测 | 第75页 |
·火灾后构件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 第75-78页 |
·火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估与鉴定 | 第78-99页 |
·火灾后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损伤评估与鉴定 | 第78-85页 |
·火灾后混凝土构件变形损伤评估与鉴定 | 第85-90页 |
·火灾后混凝土构件耐久性损伤评估与鉴定 | 第90-98页 |
·火灾后建筑物抗震性能损伤评估与鉴定 | 第98-99页 |
·检测鉴定结论 | 第99-100页 |
·建议 | 第100-101页 |
·附图 | 第101-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112-114页 |
·结论 | 第112-113页 |
·展望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附录:作者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