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咏史词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两宋咏史词概论 | 第8-14页 |
|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概念界说 | 第10-13页 |
| ·本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3-14页 |
| 第2章 北宋咏史词研究 | 第14-39页 |
| ·北宋咏史词发生的背景 | 第14-18页 |
| ·社会历史背景 | 第14页 |
| ·文化背景 | 第14-16页 |
| ·文学自身发展规律 | 第16-18页 |
| ·北宋咏史词总论 | 第18-27页 |
| ·题材特色 | 第19-23页 |
| ·思想主题 | 第23-27页 |
| ·北宋咏史词作家论 | 第27-35页 |
| ·柳永及其咏史词分析 | 第28-30页 |
| ·王安石及其咏史词分析 | 第30-32页 |
| ·苏轼及其咏史词分析 | 第32-34页 |
| ·周邦彦及其咏史词分析 | 第34-35页 |
| ·金陵咏史词分析 | 第35-39页 |
| 第3章 南宋咏史词研究 | 第39-68页 |
| ·南宋咏史词发生的背景 | 第39-44页 |
| ·社会政治背景 | 第39-41页 |
| ·思想文化背景 | 第41-43页 |
| ·文学自身发展规律 | 第43-44页 |
| ·南宋咏史词总论 | 第44-55页 |
| ·题材特色 | 第45-48页 |
| ·思想主题 | 第48-55页 |
| ·南宋咏史词作家论 | 第55-63页 |
| ·李纲及其咏史词分析 | 第56-58页 |
| ·辛弃疾及其咏史词分析 | 第58-61页 |
| ·吴文英及其咏史词分析 | 第61-63页 |
| ·隐逸题材的咏史词分析 | 第63-68页 |
| 结论两宋咏史词的总结与比较 | 第68-70页 |
| 附录两宋咏史词基本情况统计表 | 第70-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