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通信系统中线性离散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6页 |
·MIMO无线通信系统 | 第18-30页 |
·MIMO:未来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 第18-23页 |
·MIMO系统信道容量 | 第23-25页 |
·空时编码技术 | 第25-30页 |
·线性离散码研究背景 | 第30-33页 |
·线性离散码的引入 | 第30-31页 |
·线性离散码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本文的结构与主要贡献 | 第33-36页 |
第2章 有限反馈下线性离散码性能分析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有限反馈线性离散码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线性接收机下LDCs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LDCs码本设计与选择准则 | 第40-41页 |
·有限反馈LDCs性能仿真分析 | 第41-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基于格拉斯曼空间的LDC码本设计 | 第46-56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格拉斯曼子空间压缩 | 第47-48页 |
·LDCs与BLAST的SVD映射 | 第48-51页 |
·LDCs码本设计 | 第51-52页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第4章 基于线性离散码的天线选择研究 | 第56-70页 |
·引言 | 第56-57页 |
·LDC-TAS系统模型 | 第57-59页 |
·LDC-TAS天线选择准则 | 第59-60页 |
·仿真与数值分析 | 第60-69页 |
·小结 | 第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第5章 基于线性离散码的多址接入系统 | 第70-82页 |
·引言 | 第70-72页 |
·多用户信道容量 | 第72-73页 |
·LDDMA系统模型 | 第73-74页 |
·USMs设计与检测 | 第74-78页 |
·USMs设计 | 第74-76页 |
·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76-78页 |
·LDDMA数值仿真分析 | 第78-80页 |
·LDDMA vs.TD-LDCs | 第79-80页 |
·LDDMA vs.BLAST | 第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基于LDDMA的多用户分集技术 | 第82-96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MUD-LDDMA系统模型 | 第83-85页 |
·基于LDDMA的多用户选择 | 第85-88页 |
·多用户选择准则 | 第86-88页 |
·扩展选择准则 | 第88页 |
·USMs构造算法 | 第88页 |
·数值仿真 | 第88-95页 |
·简单选择算法 | 第89-93页 |
·扩展选择算法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第7章 新型小区结构中线性离散码应用研究 | 第96-108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三角形新型小区结构模型 | 第97-99页 |
·基于正三角形小区的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99页 |
·基于正三角形小区的BLAST | 第99-100页 |
·基于正三角形小区的LDCs | 第100-101页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101-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附录 | 第106-108页 |
第8章 结束语 | 第108-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经历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