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引言 | 第12-2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 ·国内外的海底隧道 | 第12-14页 |
| ·国外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 | 第14-19页 |
| ·国内高水压隧道及富水地区地铁隧道防排水技术 | 第19-2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原则和标准研究 | 第26-36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原则的确立 | 第26页 |
| ·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标准研究 | 第26-32页 |
| ·软弱围岩注浆后渗水量计算 | 第26-28页 |
| ·初期支护渗水量分析 | 第28-30页 |
| ·软弱围岩段运营期盲管渗水量计算 | 第30-32页 |
| ·排水经济性分析 | 第32页 |
| ·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设计的建议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地下水环境及涌水量预测 | 第36-48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地下水类型 | 第36页 |
| ·地下水对隧道工程的不良影响 | 第36-39页 |
| ·地下水对隧道围岩的不良影响 | 第37页 |
| ·侵蚀性地下水对隧道衬砌结构的不良影响 | 第37-38页 |
| ·地下水对隧道运营环境的不良影响 | 第38-39页 |
| ·隧道涌水量预测 | 第39-46页 |
| ·公式法 | 第39-40页 |
| ·数值模拟法 | 第40-46页 |
| ·对比分析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4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征研究 | 第48-64页 |
| ·概述 | 第48-49页 |
| ·施工期间初期支护水压分布及渗流量分析 | 第49-52页 |
| ·概述 | 第49页 |
| ·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 | 第49页 |
| ·初支渗透系数变化对初期支护背后水压分布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初支渗透系数变化对隧道渗流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施工期间初期支护背后水压力和土压力现场监测 | 第52-58页 |
| ·概述 | 第52页 |
| ·水压测试 | 第52-56页 |
| ·土压测试 | 第56-57页 |
| ·初期支护渗水量统计 | 第57-58页 |
| ·施工期间初期支护安全性评价 | 第58-62页 |
| ·土压荷载的确定 | 第58-59页 |
| ·初期支护承受不同水压下的受力分析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5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及细部构造研究 | 第64-76页 |
| ·概述 | 第64页 |
|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体系设计及细部构造分析 | 第64-71页 |
| ·海底隧道防水措施 | 第64-68页 |
| ·海底隧道排水措施 | 第68-69页 |
| ·海底隧道堵水措施 | 第69页 |
| ·细部构造防水措施 | 第69-71页 |
| ·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 第71-75页 |
| ·影响隧道防排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 第71-72页 |
| ·隧道结构防排水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 第72-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6 海底隧道渗漏水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 第76-86页 |
| ·概述 | 第76页 |
| ·渗漏水现状调查 | 第76-78页 |
| ·明洞段渗漏水调查 | 第76-78页 |
| ·暗挖段施工时渗漏水调查 | 第78页 |
| ·渗漏水原因分析 | 第78-80页 |
| ·明洞段渗漏水原因分析 | 第79页 |
| ·二次衬砌后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 | 第79-80页 |
| ·隧道渗漏水治理措施 | 第80-85页 |
| ·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 | 第80-81页 |
| ·隧道渗漏水治理方法 | 第81-85页 |
|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渗漏水的治理措施建议 | 第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主要结论 | 第86页 |
| ·展望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 作者简历 | 第90-9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