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国家助学贷款概述 | 第16-24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 | 第16页 |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减轻公共预算压力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 | 第16-17页 |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 | 第17-18页 |
·信用风险理论 | 第18页 |
·制度功能理论 | 第18-19页 |
·贷款需求理论 | 第19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 | 第19-22页 |
·正外部性 | 第19-20页 |
·高风险性 | 第20-21页 |
·政策性 | 第21-22页 |
·商业性 | 第22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 | 第22-24页 |
·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22-23页 |
·有利于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 第23页 |
·有利于缓解高校资金困难问题 | 第23-24页 |
3 国家助学贷款演变历程 | 第24-30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与试点阶段 | 第25-26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全面推广阶段 | 第26-27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改进与发展阶段 | 第27-28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重大调整阶段 | 第28-30页 |
4 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分析 | 第30-51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环境不完善 | 第30-31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矛盾 | 第31-32页 |
·学生高违约率及银行“惜贷”问题的博弈分析 | 第32-43页 |
·国家助学贷款中学生的高违约率 | 第32-36页 |
·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惜贷”问题 | 第36-37页 |
·学生高违约率及银行“惜贷”问题的博弈分析 | 第37-43页 |
·国家助学贷款目标群确认问题的博弈分析 | 第43-51页 |
5 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的对策 | 第51-62页 |
·建立和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法律和机制 | 第51-53页 |
·健全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法律 | 第51页 |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市场机制——金融生态环境 | 第51-52页 |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 第52-53页 |
·加强学生征信系统建设 | 第53-55页 |
·健全学生信用体系法律制度 | 第53-54页 |
·建立健全学生信用奖惩机制 | 第54-55页 |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易操作、高效的贫困生鉴定体系 | 第55-57页 |
·建立三权分离制度 | 第55-56页 |
·建立消费资信息调查制度 | 第56页 |
·建立指导性量化比较标准制度 | 第56页 |
·建立健全学生群体监督制度 | 第56页 |
·建立完善告知学生家长制度 | 第56页 |
·责任追查制度 | 第56页 |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培养团结、互助、关爱的文明新风 | 第56-57页 |
·拓宽国家助学贷款融资渠道——助学彩票 | 第57-58页 |
·分散国家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 | 第58-62页 |
6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