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宓的道德济世思想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 中西合璧的学术积淀 | 第14-22页 |
| (一) 撷英于中国传统文化 | 第14-16页 |
| 1 家学家风的潜移默化 | 第14-15页 |
| 2 孕育于人文教育中的道德理想 | 第15-16页 |
| 3 上下求索救国方案 | 第16页 |
| (二) 服膺于新人文主义 | 第16-22页 |
| 1 一多融合,善恶二元 | 第17-19页 |
| 2 新人文主义对现代社会危机的批判 | 第19-20页 |
| 3 倡"人事之律",抑"物质之律" | 第20-22页 |
| 二 反思现代性:关于文化批判的批判 | 第22-44页 |
| (一) 坚持文以载道 | 第23-29页 |
| 1 文学的表现形式 | 第24-25页 |
| 2 文学的思想内容 | 第25-27页 |
| 3 文学的价值及功用 | 第27-29页 |
| (二) 理性审视文化的新旧中西问题 | 第29-44页 |
| 1 无分新旧 惟道是求 | 第29-37页 |
| 2 无分东西 惟善是取 | 第37-44页 |
| 三 对"人"的现代化的反思 | 第44-50页 |
| (一) 道德人生观确立的必要性 | 第44-46页 |
| 1 剔除科学主义之流弊 | 第44-45页 |
| 2 补救自然主义之缺失 | 第45-46页 |
| (二) 道德人生观的实践方法 | 第46-50页 |
| 余论 | 第50-53页 |
| 1 历久弥新的深刻思想 | 第50-51页 |
| 2 理想至上的孤独跋涉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