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防卫权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特殊防卫权的称谓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特殊防卫权的历史沿革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外国特殊防卫权的历史考察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我国特殊防卫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6-19页 |
第三章 特殊防卫权立法研究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外国刑法特殊防卫权的立法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我国特殊防卫权的立法及评价 | 第22-27页 |
第四章 特殊防卫权适用的一般原则 | 第27-32页 |
第一节 防卫紧迫性原则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防卫适用有限性原则 | 第28页 |
第三节 防卫目的正当性原则 | 第28-30页 |
第四节 防卫相当性原则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特殊防卫权法律适用若干具体问题的理解 | 第32-39页 |
第一节 对“行凶”的理解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对“杀人、强奸、抢劫、绑架”的理解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暴力犯罪的理解 | 第35-36页 |
第四节 特殊防卫权主体问题 | 第36-37页 |
第五节 特殊防卫权的举证责任和说服责任 | 第37-39页 |
第六章 特殊防卫权立法完善与建议 | 第39-42页 |
第一节 立法缺陷 | 第39-41页 |
第二节 立法完善之建议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