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产后病害的生防途径 | 第11页 |
·拮抗微生物 | 第11-12页 |
·种类 | 第11页 |
·天然拮抗微生物的抗菌作用 | 第11页 |
·贮藏保鲜与拮抗微生物的应用 | 第11页 |
·拮抗机制 | 第11-12页 |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利用 | 第12页 |
·产后果品抗病性 | 第12页 |
2.植物病害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机制研究 | 第12-15页 |
·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芽孢杆菌生防作用机制 | 第14-15页 |
·竞争作用 | 第14页 |
·拮抗作用 | 第14-15页 |
·抗生素 | 第14-15页 |
·抗菌蛋白 | 第15页 |
·诱导植物抗病性 | 第15页 |
3.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概况 | 第15-16页 |
·产地贮藏保鲜 | 第15页 |
·冷藏保鲜 | 第15页 |
·电子保鲜、磁场保鲜和电离辐射保鲜 | 第15-16页 |
4.植物抗病机制研究 | 第16-19页 |
·植物抗病机制概述 | 第16-17页 |
·真菌细胞壁降解酶 | 第17-18页 |
·寄主主要防御酶 | 第18-19页 |
5.问题与展望 | 第19-20页 |
引言 | 第20-22页 |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2 研究目标 | 第20-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1 材料 | 第22页 |
·供试水果 | 第22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2页 |
·供试菌株 | 第22页 |
·拮抗菌活菌液及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22页 |
·酶活性测定主要试剂 | 第22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2页 |
2.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磁场处理 | 第22-23页 |
·超导磁体装置(7T杜瓦) | 第22-23页 |
·磁场处理方法 | 第23页 |
·磁场诱变株的分离、培养 | 第23页 |
·高效拮抗菌筛选 | 第23页 |
·高效拮抗菌对采后果实主要病害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23-25页 |
·储藏温度 | 第23页 |
·接种方法 | 第23页 |
·磁场高效拮抗菌株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23-24页 |
·磁场高效拮抗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24页 |
·磁场高效拮抗菌株对柑橘青霉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24-25页 |
·寄主主要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26页 |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26页 |
·不同PH值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碳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氮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无机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培养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摇瓶转速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高效拮抗菌拮抗机制的研究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1.高效拮抗菌筛选 | 第28页 |
2.高效拮抗菌对采后果实主要病害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28-39页 |
·磁场高效拮抗菌株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28-32页 |
·磁场诱变高效拮抗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32-36页 |
·磁场诱变高效拮抗菌株对柑橘青霉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36-39页 |
·高效拮抗菌对采后柑橘青霉病病斑发展的影响 | 第36-37页 |
·拮抗菌BS1.25发酵液、菌悬液、发酵滤液对柑橘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 第37-38页 |
·不同浓度的拮抗菌BS1.25处理液对柑橘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 第38页 |
·拮抗菌BS1.25不同发酵时间对柑橘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 第38-39页 |
3.寄主主要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 第39-42页 |
·苹果果实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 第39-40页 |
·采后苹果果实不同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39-40页 |
·采后苹果果实不同处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第40页 |
·采后苹果果实不同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 | 第40页 |
·番茄果实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 第40-42页 |
·采后番茄果实不同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40-41页 |
·采后番茄果实不同处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第41页 |
·采后番茄果实不同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 | 第41-42页 |
4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42-45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42页 |
·PH值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碳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氮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无机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培养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摇瓶转速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5 枯草芽孢杆菌拮抗机制的研究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1 高效拮抗菌筛选 | 第47页 |
2 高效拮抗菌对采后果实主要病害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47页 |
3 寄主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 第47-48页 |
4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8页 |
5 枯草芽孢杆菌拮抗机制的研究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1 高效拮抗菌筛选 | 第49页 |
2 高效拮抗菌对采后果实主要病害的控制效果研究 | 第49页 |
3 寄主主要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 第49页 |
4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49-50页 |
5 枯草芽孢杆菌控病机制的研究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