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1 绪论 | 第15-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出行行为研究的发展进程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国外研究存在问题 | 第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25页 |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2 出行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 第29-41页 |
·出行行为分析方法概述 | 第29-30页 |
·出行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30-35页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30-31页 |
·时空限制理论 | 第31-32页 |
·随机效用理论 | 第32-35页 |
·出行行为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基于出行链的出行行为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3 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 第41-61页 |
·研究背景 | 第41页 |
·模型与方法 | 第41-46页 |
·分类变量独立性检验 | 第41-43页 |
·模型的结构 | 第43-44页 |
·模型的算法 | 第44-45页 |
·模型的统计特性 | 第45-46页 |
·模型系数的解释 | 第46-49页 |
·事件发生比 | 第46-47页 |
·事件发生比率 | 第47-48页 |
·回归系数对选择概率的解释 | 第48-49页 |
·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 | 第49-56页 |
·数据背景及分析 | 第49-53页 |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模分析 | 第53-56页 |
·模型精度检验 | 第56页 |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的应用 | 第56-59页 |
·通勤者出行行为的解释 | 第56-58页 |
·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预测 | 第58页 |
·交通政策分析与评价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4 通勤者出行链选择行为研究 | 第61-71页 |
·研究背景 | 第61页 |
·出行链的定义 | 第61-62页 |
·通勤出行链特征分析 | 第62-67页 |
·数据背景及分析 | 第62-65页 |
·通勤出行链类型选择模型 | 第65-66页 |
·出行链选择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66-67页 |
·出行链选择模型的应用 | 第67-69页 |
·通勤者出行链选择行为的解释 | 第67-68页 |
·通勤者出行链选择行为预测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5 基于出行链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 第71-83页 |
·研究意义 | 第71页 |
·模型和方法 | 第71-73页 |
·模型算法 | 第73-74页 |
·模型结构关系的辨识 | 第74-75页 |
·基于出行链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模 | 第75-78页 |
·数据背景及分析 | 第75-76页 |
·模型的构造 | 第76页 |
·模型下层参数估计结论 | 第76页 |
·模型上层参数估计结论 | 第76-78页 |
·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78页 |
·模型的应用 | 第78-80页 |
·出行行为的预测 | 第78-80页 |
·交通方式和出行链选择行为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 第80页 |
·小结 | 第80-83页 |
6 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选择行为研究 | 第83-101页 |
·研究背景 | 第83页 |
·研究方法概述 | 第83-85页 |
·生存分析模型和算法 | 第85-89页 |
·累积生存率 | 第85页 |
·比例风险模型 | 第85-86页 |
·模型的算法 | 第86-88页 |
·比例风险性分析 | 第88-89页 |
·实证分析 | 第89-95页 |
·数据背景及分析 | 第89-92页 |
·累计上班出发人数比例 | 第92页 |
·模型的回归结论 | 第92-95页 |
·模型的应用 | 第95-99页 |
·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选择行为的解释 | 第95-96页 |
·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的预测 | 第96-98页 |
·分层变量控制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7 通勤者活动和出行关联性分析 | 第10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02页 |
·结构方程模型与分析方法 | 第102-106页 |
·结构方程的描述 | 第102-103页 |
·结构方程的分析步骤 | 第103-105页 |
·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105-106页 |
·通勤者活动特征指标分析 | 第106-109页 |
·活动的定义 | 第106-107页 |
·活动的特征指标分析 | 第107-109页 |
·出行和活动的关联性建模分析 | 第109-122页 |
·结构方程变量的选择 | 第109-111页 |
·传统的结构方程联立模式 | 第111-113页 |
·潜变量的设置 | 第113-116页 |
·改进的结构方程模式 | 第116-118页 |
·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论 | 第118-121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 第121-122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 | 第122-123页 |
·小结 | 第123-125页 |
8 出行行为模型集计化及弹性分析 | 第125-133页 |
·非集计模型集计化 | 第125-128页 |
·非集计行为模型的集计方法 | 第125-126页 |
·集计方法的误差分析 | 第126-127页 |
·非集计模型集计化实例分析 | 第127-128页 |
·非集计行为模型的弹性分析 | 第128-132页 |
·非集计弹性分析 | 第129-131页 |
·集计弹性分析 | 第131页 |
·集计弹性系数计算实例 | 第131-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3-13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研究展望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作者简历 | 第143-14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