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信访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9-19页 |
一、信访制度的基本认识 | 第9-10页 |
1、信访的涵义 | 第9-10页 |
2、信访制度的由来 | 第10页 |
二、信访制度的功能 | 第10-16页 |
1、信访功能的理论分类 | 第10-15页 |
2、信访功能的历史渊源 | 第15-16页 |
3、信访功能的法律界定 | 第16页 |
三、信访制度功能定位的历史演变 | 第16-17页 |
四、信访制度的功能消长及发展困境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当前信访制度权利救济功能及实现机制解析 | 第19-24页 |
一、当前信访权利救济功能及实现机制困境的反思 | 第19页 |
二、信访权利救济功能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三、信访权利救济功能的社会现实根源 | 第20-21页 |
四、信访权利救济功能实现机制的运行现状 | 第21-24页 |
第三部分 信访权利救济功能实现机制的改革路径 | 第24-36页 |
一、信访救济功能实现机制的改革方向 | 第24-26页 |
二、信访权利救济功能实现机制的新变革 | 第26-33页 |
1、信访听证的概念 | 第26-27页 |
2、信访听证的特征 | 第27-28页 |
3、信访听证的功能 | 第28页 |
4、信访听证制度对现行听证制度的借鉴 | 第28-33页 |
三、信访听证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第33-36页 |
1、信访听证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2、信访听证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部分 重构信访权利救济功能的实现机制 | 第36-46页 |
一、新《信访条例》对信访听证制度的引入 | 第36-37页 |
二、对各地信访听证规定的清理 | 第37-38页 |
三、信访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四、信访听证制度的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五、对信访听证制度在重构信访救济机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 第40-46页 |
1、信访听证的制度定位 | 第40-41页 |
2、信访听证的启动程序和适用范围 | 第41-43页 |
3、信访机关的确定及权限 | 第43页 |
4、信访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和职责 | 第43页 |
5、听证员的选任和职责 | 第43-44页 |
6、听证结论的效力及作用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