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6页
     ·发达国家的研究动态第12-13页
     ·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动态第13-14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6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第18-23页
   ·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性第18-19页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第18页
     ·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第18-19页
     ·外向型农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第19页
     ·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现状亟待提高农民素质第19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第19页
   ·培养新型农民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新农村建设对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第20-23页
     ·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第20-21页
     ·良好的身心素质第21页
     ·较强的技能素质第21-22页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第22页
     ·超前的现代意识第22-23页
第三章 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第23-29页
   ·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第23-26页
     ·全面免征农业税,结束“皇粮国税”的历史第24页
     ·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24页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第24-25页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第25页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第25页
     ·积极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第25-26页
     ·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精心编织农村社会安全网第26页
   ·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第26-29页
     ·农民素质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第26-27页
     ·农民素质与生活宽裕之间的关系第27页
     ·农民素质与村容整洁之间的关系第27页
     ·农民素质与乡风文明之间的关系第27-28页
     ·农民素质与管理民主之间的关系第28-29页
第四章 吉林省农民素质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9-40页
   ·吉林省农民素质的现状第29-33页
     ·农民文化水平较高,职业技能素质逐渐提高第29-30页
     ·农村人才短缺,农民素质差异较大第30页
     ·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第30-31页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呈复杂化态势第31页
     ·农民的小农意识较浓,目光短浅,大事盲从第31页
     ·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农民素质提高难度加大第31-33页
   ·吉林省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37页
     ·农民营养意识不够,身体素质和体质状况欠缺第33页
     ·农民文化水平提高很快,但知识转化率较低第33-34页
     ·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提高较慢,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不高第34页
     ·农民道德信仰危机,文明乡风的形成任重而道远第34-36页
     ·农民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创业意识薄弱第36页
     ·政府培训农民的同时,高素质的农村人才在不断流失第36-37页
   ·影响吉林省农民素质提高的因素分析第37-40页
     ·农民收入水平低,政府及农民对教育投资均不到位第37页
     ·农民缺乏自我提高素质的主动性第37页
     ·存在农民素质提高的制度约束第37-38页
     ·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难度大第38页
     ·农村文化设施落后,没有形成农民素质提高的大环境第38-39页
     ·农村基层管理不力,是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复杂化的主要根源第39-40页
第五章 吉林省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与对策第40-48页
   ·吉林省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第40页
   ·吉林省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对策第40-48页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素质第40-41页
     ·多管齐下,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民自我提高素质增添动力第41-42页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第42-43页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第43-45页
     ·深化制度改革,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稳定第45-46页
     ·彻底转变传统观念,培养农民的现代意识第46-48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信访权利救济功能的实现机制
下一篇:不同年龄沙地柏抗旱生理特性的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