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 ·硫氧化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物种多样性 | 第9-11页 |
| ·Acidithiobacillus属的分类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11-14页 |
|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 第12-13页 |
|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 第13页 |
|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 第13-14页 |
| ·Acidithiobacillus albertensis | 第14页 |
| ·硫氧化微生物的硫氧化机制 | 第14-17页 |
| ·连多硫酸盐途径 | 第15-16页 |
| ·多酶复合体或SOX途径 | 第16-17页 |
| ·硫代硫酸盐氧化的支路途径 | 第17页 |
| ·硫氧化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及其应用 | 第17-20页 |
| ·硫氧化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 第18页 |
| ·硫对地球大循环的影响 | 第18页 |
| ·对缓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 第18页 |
| ·硫氧化微生物的应用 | 第18-20页 |
| ·农业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在生物湿法冶金中的作用 | 第19页 |
| ·在生物脱硫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 ·细菌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经典分类 | 第20-21页 |
| ·数值分类 | 第21页 |
| ·化学分类 | 第21页 |
| ·现代分类 | 第21-22页 |
| ·立论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 第二部分 三株硫氧化细菌(SOB)的生理生化及系统发育研究 | 第23-4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31页 |
| ·硫氧化细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 第23-24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24页 |
| ·形态学观察 | 第24-25页 |
| ·仪器 | 第24页 |
| ·步骤 | 第24-25页 |
| ·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 ·仪器 | 第25页 |
| ·步骤 | 第25-26页 |
|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26-29页 |
| ·仪器 | 第26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26页 |
| ·步骤 | 第26-29页 |
| ·金属耐受性检测 | 第29页 |
| ·全细胞蛋白电泳 | 第29-31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29-30页 |
| ·步骤 | 第30-31页 |
| ·结果 | 第31-44页 |
| ·形态学观察 | 第31-32页 |
| ·菌落形态 | 第31页 |
| ·菌体形态 | 第31-32页 |
| ·最适初始pH和最适生长温度 | 第32-35页 |
| ·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2-33页 |
| ·最适pH测定 | 第33-34页 |
| ·最适生长温度测定 | 第34-35页 |
| ·无机底物的利用 | 第35页 |
| ·有机底物的利用 | 第35-36页 |
|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36-39页 |
| ·金属耐受性的测定 | 第39-42页 |
| ·全细胞蛋白电泳分析 | 第42-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