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A有/没有B(这么/那么)X”的语义认知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12页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第9-10页
   ·问题的来源第9-10页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研究价值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1-12页
 四、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向第12页
 五、语料来源第12页
第一部分 关于“A有/没有 B(这么/那么)X”的分析第12-16页
 一、“A 有/没有B(这么/那么)X”构成要素分析第12-14页
 二、“A 有/没有B(这么/那么)X”句式成立的必要条件第14-16页
第二部分 关于“A 有/没有B(这么/那么)X”的语义认知分析第16-43页
 一、主项“A”和参照项“B”的关系第16-28页
     ·直接关系第16-27页
       ·“A”和“B”的同类关系第17-22页
       ·“A”和“B”的异类关系第22-27页
     ·间接关系第27-28页
 二、“A”和“B”关系的认知理据第28-41页
     ·相似性第28-32页
       ·身体经验第30页
       ·其他日常经验第30-32页
     ·临摹性第32-39页
       ·临摹性的相关理论第32-33页
       ·“A”和“B”关系的临摹认知分析第33-39页
         ·“晚辈”与“长辈”第33-35页
         ·“活动”与“固定”第35-36页
         ·“未知”与“已知”第36-37页
         ·“不熟悉”与“熟悉”第37-38页
         ·“抽象”与“具体”第38页
         ·“非原型”与“原型”第38-39页
     ·小结第39-41页
 三、“A”和“B”关系关涉的社会认知心理第41-43页
     ·地理等客观环境在参照项中的制衡作用第41-42页
     ·社会政治环境在参照项中的制衡作用第42页
     ·历史习俗在参照项中的制衡作用第42-43页
     ·民族辈分观念在参照项中的制衡作用第43页
第三部分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文章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子晶体缺陷的特性研究及其器件应用
下一篇:基于T-S模型的酒精精馏塔建模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