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史》音乐思想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理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版本问题 | 第8-10页 |
二、罗泌以及《路史》概况 | 第10-12页 |
第一章《路史》的基本特征 | 第12-19页 |
第一节 《路史》的写作特点 | 第12-15页 |
一、考证与铺陈同在、后文与前事交织 | 第12-13页 |
二、神话与历史混融、口碑与文献唱和 | 第13页 |
三、想像与理思并行、诗文与史笔携手 | 第13-14页 |
四、大胆的运用谶纬佛道文献 | 第14-15页 |
第二节《路史》的思想特征 | 第15-19页 |
一、论“中”、“和” | 第15-16页 |
二、论“礼” | 第16页 |
三、论“仁” | 第16页 |
四、论人之欲望 | 第16-17页 |
五、论“去兵” | 第17页 |
六、提出“物我合一”的观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路史》的音乐思想 | 第19-32页 |
第一节 乐舞与乐器、乐律 | 第19-23页 |
一、乐舞与乐曲 | 第19-21页 |
二、乐器与乐律 | 第21-23页 |
第二节 《路史》的主要音乐思想 | 第23-28页 |
一、音乐的本源 | 第23-24页 |
二、音乐美的标准 | 第24-26页 |
三、音乐的审美体验 | 第26-27页 |
四、音乐的功能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从《路史》中看儒家音乐思想的特征 | 第28-32页 |
一、文化守成主义 | 第28-29页 |
二、强烈的宗法意识 | 第29-30页 |
三、浓厚的人文色彩 | 第30-32页 |
第三章《路史》思想方法之探寻 | 第32-38页 |
第一节 两宋理学之影响 | 第32-36页 |
一、宋代文化的典型特征——理学 | 第32页 |
二、可能的拟测 | 第32-36页 |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一、阴阳五行学说 | 第36页 |
二、《路史》中阴阳五行的理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音乐神话的初步阐释 | 第38-44页 |
第一节 音乐神话分类初探 | 第38-39页 |
一、一般神话分类 | 第38-39页 |
二、音乐神话分类的尝试 | 第39页 |
第二节 音乐神话的阐释 | 第39-44页 |
一、乐器、乐舞和乐律的创造神话 | 第40-41页 |
二、音乐功能神话 | 第41-42页 |
三、音乐感应神话 | 第42-44页 |
余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