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本文结构 | 第9-13页 |
一、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 第9-11页 |
二、本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基金业绩评价文献回顾 | 第13-27页 |
第一节 现代投资理论 | 第13-21页 |
一、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 | 第13-15页 |
二、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 | 第15-2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1-27页 |
一、国外文献回顾 | 第21-24页 |
二、国内文献回顾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及模型 | 第27-43页 |
第一节 开放式基金总体业绩评价 | 第27-35页 |
一、经典的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二、改进的风险调整业绩评价方法 | 第30-34页 |
三、多因素模型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评价 | 第35-39页 |
一、TM模型 | 第36-37页 |
二、HM模型 | 第37页 |
三、Fama业绩归属模型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开放式基金业绩综合评价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3-67页 |
第一节 数据及基准的选取 | 第43-47页 |
一、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二、各种收益率计算方法及参数定义 | 第44-47页 |
第二节 基金和基准指数收益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基金总体业绩评价结果 | 第48-58页 |
一、詹森指数的实证结果 | 第48-50页 |
二、Sharpe指数和Treynor指数实证结果 | 第50-52页 |
三、改进的风险调整方法的实证结果 | 第52-54页 |
四、多因素模型的实证结果 | 第54-58页 |
第四节 开放式基金选股择时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58-63页 |
一、单因素基准组合下的TM模型 | 第58-59页 |
二、单因素基准组合下的HM模型 | 第59-61页 |
三、Fama业绩归属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61-63页 |
四、不同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 第63页 |
第五节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实证结果 | 第63-67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7-71页 |
第一节 实证分析结论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68-69页 |
第三节 优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一些思考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