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 前言 | 第14-41页 |
| 1. 禽免疫抑制病概述 | 第14页 |
| 2. 引起禽免疫抑制病的原因 | 第14-31页 |
| ·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 | 第14-15页 |
| ·营养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 | 第15页 |
| ·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 第15-16页 |
| ·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 | 第16-31页 |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第16-20页 |
|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 第20-24页 |
| ·禽白血病病毒 | 第24-27页 |
|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 第27-29页 |
|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 第29-31页 |
| 3. 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 | 第31-33页 |
| 4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 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 试验一 鸡免疫抑制性疾病PCR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 第41-5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8页 |
| ·材料 | 第42-44页 |
| ·参考病毒/菌株 | 第42页 |
| ·病料的采集 | 第42页 |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42页 |
| ·缓冲液及其他试剂的配制 | 第42-43页 |
| ·引物设计 | 第43页 |
| ·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 ·方法 | 第44-48页 |
| ·疫苗的处理 | 第44页 |
| ·组织病料的处理 | 第44页 |
| ·样品RNA 的抽提 | 第44页 |
| ·组织病料DNA 样品的制备 | 第44-45页 |
| ·RT-PCR | 第45-46页 |
|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特异性试验 | 第46页 |
| ·敏感性试验 | 第46页 |
| ·RT-PCR 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 第46-47页 |
| ·流行野毒毒株与实验室保存毒株扩增区间内序列的比较 | 第47页 |
| ·优化后PCR 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 第47-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特异性试验 | 第48页 |
| ·敏感性试验 | 第48页 |
| ·RT-PCR 检测临床病料及细胞毒结果 | 第48-49页 |
| ·流行野毒毒株与实验室保存毒株扩增区间内序列的同源性 | 第49页 |
| ·分子流行病学检测结果 | 第49-52页 |
| ·五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阳性检出率 | 第49-50页 |
| ·不同日龄段的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 ·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发生的情况 | 第51页 |
| ·不同地区鸡五种免疫抑制病的检测结果 | 第51页 |
| ·混合感染典型病例分析 | 第51-52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试验二 AA肉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分析 | 第55-7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63页 |
| ·材料 | 第56-58页 |
| ·试剂 | 第56页 |
| ·病料来源及鸡群免疫状况 | 第56-57页 |
| ·血清样品 | 第57页 |
| ·溶液配制 | 第57-58页 |
| ·方法 | 第58-63页 |
| ·核酸样品的制备 | 第58-59页 |
| ·CIAV、MDV、REV、ALV 及IBDV 检测 | 第59页 |
| ·PCR 产物回收、克隆、测序 | 第59-63页 |
| ·REOV 血清学检测 | 第63页 |
| ·肉种鸡群ND 抗体水平检测及数据处理 | 第6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 ·五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检测结果 | 第63-65页 |
| ·IBDV 的检测结果 | 第63-64页 |
| ·多重 PCR 的检测结果 | 第64-65页 |
| ·发病鸡群病毒感染状态统计结果 | 第65-66页 |
| ·REOV 的血清学调查结果 | 第66-67页 |
| ·NDV 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第67-68页 |
| 3. 讨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 附山东流行野毒株扩增目的片段序列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