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导论: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研究概述及意义 | 第7-11页 |
二、本论: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历史演变 | 第11-28页 |
(一)国家意志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 第12-18页 |
(二)掌握政权的阶级意志性、人民意志性、阶级工具性 | 第18-22页 |
(三)人民意志性、制度规范性、社会规范性、人民利益性、法治人性化、和谐法制观 | 第22-28页 |
三、结论: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及其基本特性 | 第28-42页 |
(一)经济基础(物质)决定性 | 第29-32页 |
(二)阶级利益性 | 第32-35页 |
(三)社会公益性 | 第35-37页 |
(四)行为规范性 | 第37-39页 |
(五)历史实践性 | 第39-42页 |
注释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