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数码招贴设计研究及其现状分析 | 第13-29页 |
·数码招贴设计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定义 | 第13-14页 |
·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招贴设计历史沿革 | 第15-18页 |
·中国古代招贴设计 | 第15-16页 |
·中国近代招贴设计 | 第16-17页 |
·中国现代招贴设计 | 第17页 |
·当代数码招贴设计 | 第17-18页 |
·数码招贴设计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我国数码招贴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我国数码招贴设计发展新需求 | 第19-21页 |
·数码招贴设计需要与陕西民间美术结合 | 第21-24页 |
·数码招贴设计的色彩元素 | 第24-29页 |
·数字化色彩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数码招贴的色彩设计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陕西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 | 第29-39页 |
·装饰性色彩特征 | 第29-32页 |
·三平效应 | 第29-30页 |
·高纯度、强对比 | 第30-32页 |
·以少胜多 | 第32页 |
·主观性色彩特征 | 第32-34页 |
·象征性符号特征 | 第34-39页 |
·“五色观”的象征意义 | 第34-35页 |
·习俗观的象征意义 | 第35-39页 |
第四章 陕西民间美术色彩在数码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 第39-55页 |
·陕西民间美术色彩在数码招贴设计中的表达形式 | 第39-43页 |
·色彩视觉形象的再造 | 第39-41页 |
·神韵的传承 | 第41-43页 |
·陕西民间美术色彩对数码招贴设计的启示 | 第43-48页 |
·主观性的设色法则对数码招贴设计的启示 | 第43-44页 |
·“高纯度、强对比”的设色手法对数码招贴设计的启示 | 第44-45页 |
·调和色的应用对数码招贴设计的启示 | 第45-47页 |
·色彩符号的象征意义对数码招贴设计的启示 | 第47-48页 |
·陕西民间美术色彩在数码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 第48-55页 |
·具有陕西民间美术色彩特色的数码招贴设计作品分析 | 第48-52页 |
·陕西民间美术色彩在数码招贴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 第52-5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59-61页 |
发表论文: | 第59页 |
参与科研情况: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