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的概况 | 第10-12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的发展状况 | 第10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战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2.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第14-23页 |
·发展战略理论 | 第14-17页 |
·密集型成长战略 | 第15-16页 |
·多样化成长战略 | 第16-17页 |
·一体化成长战略 | 第17页 |
·战略联盟 | 第17页 |
·竞争战略理论 | 第17-20页 |
·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 第18-20页 |
·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0页 |
·学校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学校战略管理内涵 | 第20-21页 |
·学校战略管理的原则 | 第21-22页 |
·学校战略管理的特点 | 第22-23页 |
3.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 第23-44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的宏观环境分析(PEST) | 第23-28页 |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 第23-25页 |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技术环境分析 | 第28页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8-33页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 第28-31页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微观环境分析 | 第33-38页 |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第34-36页 |
·潜在进入者分析 | 第36页 |
·替代品的分析 | 第36-37页 |
·受教育者 | 第37页 |
·用人单位 | 第37-38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五种竞争力量评估模型 | 第38-40页 |
·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外部因素分析及评价 | 第41-44页 |
4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 第44-64页 |
·内部资源条件分析 | 第44-50页 |
·人力资源分析 | 第44-46页 |
·物力资源环境分析 | 第46-47页 |
·财力资源环境分析 | 第47-48页 |
·专业设置和建设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学校文化环境的分析 | 第49-50页 |
·学校的品牌和声誉 | 第50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的价值链分析 | 第50-55页 |
·基本活动要素 | 第51-53页 |
·支持性活动要素 | 第53-55页 |
·支持性活动要素 | 第55-58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办学绩效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办学绩效评价方法 | 第56-57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办学绩效评价方法 | 第57-58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58-61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竞争力要素调查表设计 | 第59页 |
·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确定 | 第59-61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61-64页 |
5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选择 | 第64-78页 |
·战略目标的确定 | 第64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选择 | 第64-73页 |
·改进的SWOT 矩阵分析 | 第65-70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发展战略组合分析 | 第70-73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发展战略的评价和确定 | 第73-78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发展战略备选方案定性评价 | 第73-75页 |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发展战略的定量评价 | 第75-78页 |
6.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议 | 第78-84页 |
·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 第78-79页 |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 第79-81页 |
·做好招生和就业安置工作,稳步扩大办学规模 | 第81-82页 |
·实施“2+1 定单式”和“零适应期”合作教学模式 | 第82-83页 |
·实施品牌化战略 | 第83-84页 |
7. 结论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