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民间美术由原生态向市场态转型 | 第8-13页 |
·市场态民间美术概念介绍 | 第8-9页 |
·原生态民间美术的衰亡 | 第9-10页 |
·发展民间美术是当代社会的需要 | 第10-12页 |
·市场态转型是民间美术发展的必然 | 第12-13页 |
·问题的提出:民间美术市场态转型过程中文化价值的失落 | 第13-15页 |
·市场态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 | 第13页 |
·市场态民间美术的经济价值 | 第13-14页 |
·市场态民间美术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 | 第14页 |
·市场态民间美术文化价值的失落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千阳民间布缝玩具历史发展和现代转型 | 第16-25页 |
·千阳县概况 | 第16-17页 |
·地理环境概况 | 第16页 |
·人文环境概况 | 第16页 |
·民间艺术状况 | 第16-17页 |
·民间布缝玩具概况 | 第17-19页 |
·民间布缝玩具的概念 | 第17-18页 |
·民间布缝玩具的起源 | 第18-19页 |
·民间布缝玩具的发展 | 第19页 |
·千阳布缝玩具由原生态向市场态转型 | 第19-23页 |
·千阳原生态民间布缝玩具发达的原因 | 第19-20页 |
·千阳布缝玩具市场态转型的背景 | 第20-21页 |
·千阳民间布缝玩具市场态转型经历的几个阶段 | 第21-23页 |
·千阳布缝玩具市场态转型背后的经济原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千阳市场态布缝玩具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 第25-37页 |
·市场态转型促进千阳布缝玩具的发展与传承 | 第25-26页 |
·促进了千阳布缝玩具的发展 | 第25页 |
·促进了千阳布缝玩具的传承 | 第25-26页 |
·市场态布缝玩具品类减少 | 第26-29页 |
·千阳原生态布玩的品类 | 第26-28页 |
·千阳市场态布玩的品类 | 第28-29页 |
·在市场态转型中产生变异 | 第29-37页 |
·丢失原生态布缝玩具的民俗文化内涵 | 第29页 |
·放弃原生态布缝玩具的实用功能 | 第29-30页 |
·改变原生态布缝玩具的审美品质 | 第30-37页 |
·千阳原生态布玩艺术风格 | 第30-34页 |
·千阳市场态布玩艺术风格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千阳市场态布缝玩具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 | 第37-48页 |
·市场态布缝玩具文化价值失落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人的因素 | 第37-39页 |
·物的因素 | 第39页 |
·商品化改变了人与物之间关系 | 第39-40页 |
·缺乏合理的经济运作方式 | 第40-41页 |
·不全面定位使其缺乏指导 | 第41页 |
·市场态布缝玩具的发展定位 | 第41-44页 |
·保护和发展市场态布玩的审美价值 | 第41-42页 |
·保护和发展市场态布玩的实用价值 | 第42-44页 |
·保护和发展市场态布玩的手工艺价值 | 第44页 |
·千阳市场态布缝玩具发展具体对策 | 第44-48页 |
·多种模式分流发展 | 第44-45页 |
·尊重传统继承传统 | 第45-47页 |
·适应现代积极创新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 第48-58页 |
·发展民间美术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框架 | 第48-50页 |
·以发展的眼光来发展和传承民间美术 | 第49页 |
·以创新的精神发展和传承民间美术 | 第49-50页 |
·发展民间美术必须为其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 第50-51页 |
·发展民间美术必须保护传承人 | 第51-54页 |
·保护文化基因的源头——保护老一辈手艺人 | 第52页 |
·保证文化基因的向下传递——培养新传承人 | 第52-54页 |
·对市场态民间美术的发展加强重视和引导 | 第54-58页 |
·是经济产业更是文化事业 | 第55页 |
·既要注重传统又要敢于创新 | 第55-56页 |
·提高艺人的素质 | 第56页 |
·深入的实地考察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