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谢家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1 引言 | 第1-14页 |
·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前人对胶东地区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谢家沟矿区的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选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本人的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6页 |
·地层 | 第14页 |
·构造 | 第14-15页 |
·岩浆岩 | 第15-16页 |
3 谢家沟矿床地质特征 | 第16-34页 |
·矿区构造 | 第16-21页 |
·主要构造特征 | 第16-18页 |
·矿区构造演化 | 第18-21页 |
·主要矿脉体特征 | 第21-26页 |
·矿石类型 | 第26-28页 |
·氧化矿石 | 第26-27页 |
·原生矿石 | 第27-28页 |
·主要矿化类型 | 第28-30页 |
·同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矿化 | 第28-29页 |
·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 | 第29页 |
·石英-硫化物细脉群型矿化 | 第29-30页 |
·围岩蚀变 | 第30-31页 |
·围岩蚀变类型 | 第30-31页 |
·蚀变岩分带及其特征 | 第31页 |
·成矿期次 | 第31-34页 |
4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第34-51页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34-38页 |
·寄主矿物 | 第35-36页 |
·包裹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 第36页 |
·包裹体的丰度和分布 | 第36-37页 |
·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分类 | 第37-38页 |
·包裹体成因分类 | 第38页 |
·流体包裹体测温学 | 第38-46页 |
·测温原理 | 第38-39页 |
·测试条件 | 第39页 |
·均一法测温 | 第39-44页 |
·流体的盐度和密度 | 第44-45页 |
·成矿压力及深度 | 第45-46页 |
·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 | 第46-51页 |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原位成分分析 | 第46-48页 |
·流体包裹体群体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5 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51-55页 |
·氢氧同位素 | 第51-53页 |
·实验过程和计算方法 | 第51页 |
·氢氧同位素特征和意义 | 第51-53页 |
·碳氧同位素 | 第53-55页 |
6 矿床成因 | 第55-57页 |
·成矿条件分析 | 第55-56页 |
·成矿流体的性质 | 第55页 |
·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演化 | 第55-56页 |
·成矿机制分析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图版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