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烯烃异构化反应 | 第12-15页 |
·烯烃的酸催化异构化 | 第12页 |
·烯烃的碱催化异构化 | 第12-13页 |
·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烯烃异构化 | 第13-15页 |
·金属氢化物的合成方法 | 第15-18页 |
·H_2或HX与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加成 | 第15页 |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质子化 | 第15-16页 |
·还原 | 第16-17页 |
·配合 | 第17页 |
·氢迁移 | 第17-18页 |
·过渡金属-氢化物催化烯烃双键异构化反应 | 第18-22页 |
·钛-氢化物催化烯烃双键异构化反应 | 第18-19页 |
·锆-氢化物催化烯烃双键异构化反应 | 第19-20页 |
·钌-氢化物催化烯烃双键异构化反应 | 第20-22页 |
·水/有机两相中的异构化反应 | 第22-28页 |
·阴离子型水溶性膦配体 | 第22-26页 |
·阳离子型水溶性膦配体 | 第26页 |
·两性水溶性膦配体 | 第26-27页 |
·非离子型水溶性膦配体 | 第27-2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金属有机化学基本操作 | 第28-29页 |
·惰性气体的纯化 | 第28页 |
·真空/纯氮操作系统 | 第28页 |
·制备无水溶溶剂 | 第28页 |
·Schlenk操作技术要求和特点 | 第28-29页 |
·试剂与样品 | 第29页 |
·实验准备 | 第29-31页 |
·溶剂精制 | 第29-30页 |
·N_2精制 | 第30-31页 |
·合成催化剂 | 第31-32页 |
·RuCl_2(PPh_3)_3的合成 | 第31页 |
·RuHCl(PPh_3)_3的合成 | 第31-32页 |
·合成RuHCI(TPPTS)_3 | 第32页 |
·异构化实验 | 第32-33页 |
·RuHCl(PPh_3)_3催化1-己烯异构化反应 | 第32页 |
·原位合成RuHCl(PPh_3)_3催化1-己烯异构化反应 | 第32页 |
·RuHCl(TPPTS)_3催化1-己烯异构化反应 | 第32-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7页 |
·合成催化剂 | 第34-36页 |
·三苯基磷氯化钌的合成 | 第34页 |
·RuHCl(PPh_3)_3的合成 | 第34-35页 |
·RuHCI(TPPTS)_3的合成 | 第35-36页 |
·RuHCl(PPh_3)_3催化烯烃双键异构化 | 第36-43页 |
·温度对1-己烯双键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反应时间与1-己烯转化率的关系 | 第37-38页 |
·底物和催化剂之比对转化率的关系 | 第38-39页 |
·RuHCl(PPh_3)_3与RuCl_2(PPh_3)_3催化1-己烯双键异构化反应活性比较 | 第39-40页 |
·RuHCl(PPh_3)_3催化1-己烯双键异构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0-43页 |
·原位合成RuHCl(PPh_3)_3配合物催化的1-己烯异构化反应 | 第43-47页 |
·温度与1-己烯转化率的关系 | 第44-45页 |
·时间与1-己烯转化率的关系 | 第45-46页 |
·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的关系 | 第46-47页 |
·水溶性RuHCl(TPPTS)_3催化1-己烯双键异构化反应 | 第47-56页 |
·温度变化与1-己烯转化率的关系 | 第47-48页 |
·反应时间与1-己烯转化率的关系 | 第48-49页 |
·催化剂浓度对转化率的关系 | 第49-50页 |
·CTAB的浓度对1-己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 第50-53页 |
·TPPTS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催化剂循环使用 | 第54-55页 |
·RuHCl(TPPTS)_3与[RuCl_2(TPPTS)_2]_2催化异构化反应活性比较 | 第55-56页 |
·水溶性RuHCl(TPPTS)_3催化其它直链烯烃双键异构化反应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A附图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