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隐私侵权行为
前言 | 第1-9页 |
一 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 | 第9-16页 |
(一) 隐私权 | 第9-12页 |
(二) 网络隐私权 | 第12-16页 |
1、网络隐私权的主体 | 第13页 |
2、网络隐私权的对象 | 第13-15页 |
3、网络隐私权的内容 | 第15-16页 |
二 网络隐私权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 第16-23页 |
(一) 政府机关与公民 | 第16-17页 |
(二) 网络服务提供者(ISP)与网络用户 | 第17-19页 |
(三) 硬件、软件开发商与客户 | 第19-20页 |
(四) 法人或其他组织与员工 | 第20-21页 |
(五) 网络黑客 | 第21-23页 |
三 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3-30页 |
(一) 侵犯他人网络信息的行为 | 第23-25页 |
1、收集、利用、出售他人个人数据的行为 | 第23-24页 |
2、截获、偷窥、删改他人电子邮件的行为 | 第24-25页 |
3、偷窥、下载、删除、传播他人即时通讯记录的行为 | 第25页 |
(二) 入侵他人网络空间的行为 | 第25-28页 |
1、入侵他人电子邮箱的行为 | 第26-27页 |
2、入侵他人个人网页或网站的行为 | 第27页 |
3、入侵他人计算机本地磁盘的行为 | 第27-28页 |
(三) 监视、记录他人网络隐私生活的行为 | 第28-30页 |
四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构成 | 第30-39页 |
(一) 网络隐私侵权的主观要件——过失 | 第30页 |
(二) 网络隐私侵权的客观要件 | 第30-34页 |
1、违法行为 | 第30-31页 |
2、损害事实 | 第31-33页 |
3、因果关系 | 第33-34页 |
(三) 网络隐私侵权行为违法性的阻却事由 | 第34-39页 |
1、正当防卫 | 第34-35页 |
2、知情权 | 第35-36页 |
3、法律授权 | 第36-37页 |
4、被害人同意 | 第37-39页 |
五 网络隐私侵权之民事责任 | 第39-44页 |
(一) 过失推定原则 | 第39-40页 |
(二) 辅助侵害责任与代理责任 | 第40-41页 |
(三) 责任形式 | 第41-44页 |
1、财产损害之赔偿责任 | 第41-42页 |
2、非财产损害之责任 | 第42页 |
3、惩罚性赔偿责任 | 第42-44页 |
六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44-50页 |
(一) 国际上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立法情况 | 第44-45页 |
(二) 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立法情况 | 第45-48页 |
(三) 网络隐私侵权的法律对策 | 第48-50页 |
1、立法方面 | 第48页 |
2、司法方面 | 第48-49页 |
3、行业自律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