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原理分析 | 第7-16页 |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7-10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10-14页 |
(一) 精神损害事实 | 第10-12页 |
(二) 违法行为 | 第12页 |
(三) 违法行为与精神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12-13页 |
(四) 行为人的过错 | 第13-14页 |
三 对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现状 | 第16-24页 |
一 我国民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现行规定 | 第16-20页 |
(一) 渊源结构 | 第16-17页 |
(二) 归责原则 | 第17-19页 |
(三) 范围 | 第19页 |
(四) 标准 | 第19-20页 |
二 国家赔偿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 第20-24页 |
(一) 我国国家赔偿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规定 | 第20-22页 |
(二) 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渊源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对精神损害给予国家赔偿的必要性 | 第24-33页 |
一 从个案看国家赔偿法中精神赔偿制度的缺失 | 第24-25页 |
二 国家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的特点 | 第25-27页 |
三 对精神损害进行国家赔偿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四 关于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比较法研究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明确精神赔偿制度的设想 | 第33-49页 |
一 归责原则 | 第33-40页 |
(一)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归责原则的现行规定及其不足 | 第33-35页 |
(二) 对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的设想 | 第35-40页 |
二 范围 | 第40-42页 |
三 方式 | 第42-44页 |
四 精神赔偿金数额的确定 | 第44-47页 |
五 修改模式及法条设计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