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收获》与“十七年”文学的长篇小说生产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0页
第一章 "双百方针"与《收获》的创办及宗旨第10-18页
 第一节 高度规范化的新中国文艺第10-14页
  一、新文艺方向的确立和文艺工作的组织化第10-11页
  二、1949-1957新中国文艺期刊发展概况第11-14页
 第二节 《收获》的创办与宗旨第14-18页
  一、《收获》的创办第14-16页
  二、《收获》的办刊宗旨第16-18页
第二章 《收获》的栏目设置和长篇小说的刊登情况第18-25页
 第一节 《收获》的栏目设置情况第18-21页
 第二节 《收获》的长篇小说刊登情况第21-25页
  一、第一阶段的《收获》:以长篇小说为"重头戏"第21-22页
  二、第二阶段的《收获》:对长篇小说的削减第22-25页
第三章 《收获》长篇小说刊登情况变化的原因第25-31页
 第一节 长篇小说与"大跃进的风格"的背离第25-27页
 第二节 《收获》在压力下的自我批评和妥协第27-30页
 第三节 《收获》在妥协中的坚持第30-31页
第四章 《收获》对"十七年"文学的贡献第31-45页
 第一节 《收获》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的贡献简述第31-34页
  一、"十七年"的主要文学成就第31页
  二、《收获》为"十七年"长篇小说"催产"第31-32页
  三、《收获》促"十七年"长篇小说"优生"第32-34页
 第二节 《收获》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经典"题材的拓展第34-45页
  一、农村题材小说—以《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第34-36页
  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以《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中心第36-40页
  三、工业/城市题材小说—以《上海的早晨》为中心第40-43页
  四、其他题材小说第43-45页
第五章 《收获》"长篇小说"栏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第45-53页
 第一节 长篇小说创作"正是时候"第45-47页
 第二节 和平年代作家的创作热情第47-49页
 第三节 《收获》自身的优势第49-53页
  一、刊物的特殊性第49页
  二、两位主编的自身魅力第49-50页
  三、编辑理念的独特性第50-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79页
后记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7)文学中的国族认同及其变化--以吴浊流、龙瑛宗、吕赫若作品为例
下一篇:对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