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可视化监控系统的组件化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页
 1.4 论文的组织第13-15页
第二章 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第15-21页
 2.1 软件复用第15页
 2.2 软件框架第15-18页
  2.2.1 框架的定义第15-16页
  2.2.2 框架的分类第16页
  2.2.3 基于框架开发软件的特点第16-17页
  2.2.4 如何进行框架设计第17-18页
 2.3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第18-20页
  2.3.1 软件开发方法的发展过程第18-19页
  2.3.2 组件化软件开发的关键问题第19-20页
 2.4 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虚拟三维图形绘制第21-27页
 3.1 三维视景的基本理论第21-24页
  3.1.1 计算机三维图形学的基本原理第21-22页
  3.1.2 三维建模技术第22-23页
  3.1.3 真实感三维图形基本理论第23-24页
 3.2 虚拟三维场景实现分析第24-26页
  3.2.1 传统虚拟三维场景实现方法第24-25页
  3.2.2 监控系统软件三维场景绘制需求分析第25页
  3.2.3 传统虚拟三维场景绘制方法的不适应性分析第25-26页
 3.3 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监控系统的可视化设计第27-52页
 4.1 监控系统的可视化方案第27-28页
 4.2 地形模型第28-34页
  4.2.1 B样条地形参数模型第28-29页
  4.2.2 模型的数学特性分析第29-33页
  4.2.3 地形网格化第33-34页
  4.2.4 B样条地形参数模型的特点第34页
 4.3 场景漫游实现第34-46页
  4.3.1 场景漫游模式分类第35-36页
  4.3.2 基于单视点的建模第36-37页
  4.3.3 动态场景的建模第37-46页
 4.4 应用数据结构第46-48页
 4.5 其他关键问题第48-51页
  4.5.1 多地貌的纹理映射第49-50页
  4.5.2 光源计算第50-51页
 4.6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可视化监控软件框架设计与实现第52-82页
 5.1 设计目标第52-53页
 5.2 整体方案第53-63页
  5.2.1 VMS框架概念模型第53-55页
  5.2.2 VMS框架实现模型第55-56页
  5.2.3 组件模型方案第56-58页
  5.2.4 VMS的配置管理第58-60页
  5.2.5 VMS的权限管理第60-63页
 5.3 总线设计第63-67页
  5.3.1 控制总线第63-65页
  5.3.2 数据总线第65-67页
 5.4 接口设计第67-70页
  5.4.1 COM接口的基本概念第67-68页
  5.4.2 VMS标准接口第68-70页
 5.5 设计模式的应用——接口与实现的分离第70-71页
 5.6 功能组件设计与实现第71-81页
  5.6.1 可视化模块第71-76页
  5.6.2 PLC通信和管理模块第76-79页
  5.6.3 现场状态与虚拟场景同步变化机制第79-81页
 5.7 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页
 6.2 VMS进一步完善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量刑平衡的司法实现
下一篇:金融市场开放、一体化及微观效应--理论研究与东亚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