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1.2 泡沫夹芯结构概述 | 第12-13页 |
1.3 泡沫夹芯结构抗冲击力学行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实验研究 | 第13-14页 |
1.3.2 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3.3 数值研究 | 第16页 |
1.4 舰船舷侧结构遭遇水下爆炸防护机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7-18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水下爆炸ALE方法及泡沫材料本构模型理论 | 第21-3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水下爆炸冲击波载荷 | 第21-22页 |
2.3 水下爆炸ALE方法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2.3.1 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2.3.2 数值算法 | 第24-26页 |
2.4 板架结构水下接触爆炸验证 | 第26-32页 |
2.4.1 有限元模型 | 第27页 |
2.4.2 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 第27-30页 |
2.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2.5 泡沫材料的力学模型 | 第32-37页 |
2.5.1 可压缩泡沫本构模型 | 第33-34页 |
2.5.2 可压缩泡沫计算原理 | 第34-36页 |
2.5.3 泡沫材料的应变率强化效应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37-39页 |
第3章 泡沫夹芯板在近场水下爆炸载荷下的响应特性 | 第39-6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水下爆炸冲击载荷数值模型验证 | 第39-40页 |
3.3 泡沫夹芯板抗冲击载荷数值模型验证 | 第40-46页 |
3.3.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3.3.2 材料本构模型及参数 | 第42-44页 |
3.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3.4 水下爆炸载荷下泡沫夹芯板的冲击响应过程 | 第46-52页 |
3.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6-48页 |
3.4.2 泡沫夹芯板的冲击变形特征 | 第48-50页 |
3.4.3 泡沫夹芯板的冲击波载荷传播特性 | 第50-51页 |
3.4.4 泡沫夹芯板的能量吸收特性 | 第51-52页 |
3.5 泡沫夹芯板冲击响应对比分析 | 第52-60页 |
3.5.1 单层板与泡沫夹芯板响应特性对比 | 第53-55页 |
3.5.2 背空和背水泡沫夹芯板响应特性对比 | 第55-57页 |
3.5.3 泡沫聚乙烯和泡沫铝夹芯板的响应特性对比 | 第57-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4章 泡沫夹芯板结构冲击响应特性的影响参数分析 | 第63-83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方型泡沫铝夹芯板模型 | 第63-67页 |
4.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63-64页 |
4.2.2 材料本构模型及参数 | 第64-67页 |
4.3 泡沫夹芯板结构参数对变形和吸能的影响 | 第67-76页 |
4.3.1 泡沫相对密度 | 第67-69页 |
4.3.2 泡沫芯层高度 | 第69-71页 |
4.3.3 金属面板厚度 | 第71-72页 |
4.3.4 面板厚度比例 | 第72-74页 |
4.3.5 泡沫密度梯度 | 第74-76页 |
4.4 泡沫夹芯板结构参数对冲击谱速度的影响 | 第76-82页 |
4.4.1 冲击谱的计算原理 | 第76-77页 |
4.4.2 泡沫夹芯结构的冲击响应谱特性 | 第77-82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82-83页 |
第5章 舰船舷侧泡沫夹芯结构的冲击防护特性 | 第83-101页 |
5.1 引言 | 第83页 |
5.2 舷侧结构在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的响应特性 | 第83-88页 |
5.2.1 舷侧结构水下接触爆炸模型 | 第83-85页 |
5.2.2 舷侧结构的水下接触爆炸冲击响应特性 | 第85-88页 |
5.3 舷侧泡沫夹芯结构防护性能分析 | 第88-99页 |
5.3.1 舷侧泡沫夹芯防护结构模型 | 第89-90页 |
5.3.2 泡沫夹芯材料对结构防护性能分析 | 第90-94页 |
5.3.3 泡沫夹芯外板结构的防护性能分析 | 第94-97页 |
5.3.4 泡沫夹芯膨胀舱壁的防护性能分析 | 第97-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