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Ⅳ | 第11-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6-1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有关概念说明 | 第22-24页 |
第2章 激励理论综述 | 第24-43页 |
·管理学激励理论综述 | 第24-31页 |
·管理学激励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 | 第24-25页 |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几种主要思想 | 第25-30页 |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总体评价 | 第30-31页 |
·经济学激励理论综述 | 第31-39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1-33页 |
·代理理论 | 第33-34页 |
·企业契约理论 | 第34-36页 |
·企业家理论 | 第36-38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8-39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的逻辑前提与激励路径 | 第43-63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问题提出的逻辑前提 | 第43-53页 |
·经营者激励问题提出的逻辑前提之一:现代企业的建立 | 第43-49页 |
·经营者激励问题提出的逻辑前提之一:人力资本的确认 | 第49-53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人性特征分析 | 第53-60页 |
·中西方人性理论比较 | 第53-57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人性的一般性特征分析 | 第57-59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人性的个性特征分析 | 第59-60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路径选择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效用及其测度模型构建 | 第63-70页 |
·激励效用测度理论综述 | 第63-65页 |
·激励效用动力测度理论 | 第63-64页 |
·激励效用绩效测度理论 | 第64-65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效用测度模型构建 | 第65-67页 |
·经营者激励效用的概念 | 第65页 |
·前提假设和变量假设 | 第65-66页 |
·经营者单目标激励效用函数 | 第66-67页 |
·经营者多目标激励效用函数 | 第67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效用测度模型实证 | 第67-69页 |
·激励水平的模糊测度 | 第67-68页 |
·受激励者情况假设 | 第68页 |
·经营者多目标激励效用测度模型验证 | 第68页 |
·经营者激励效用测度模型的实际意义 | 第68-69页 |
·小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第70-98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综述 | 第70-76页 |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综述 | 第70-72页 |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综述 | 第72-76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及设计原则 | 第76-79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 | 第76-78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设计原则 | 第78-79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79-86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 第79-80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本指标体系 | 第80-82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修正指标体系 | 第82-84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评议指标体系 | 第84-85页 |
·指标权数的确定 | 第85-86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标准 | 第86-89页 |
·定量指标标准 | 第86-88页 |
·定性指标标准 | 第88-89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 | 第89-90页 |
·定量指标的评价方法 | 第89-90页 |
·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 | 第90页 |
·公司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90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 | 第90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实证 | 第90-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与绩效机理模型构建 | 第98-117页 |
·经营者激励与绩效机理模型综述 | 第98-101页 |
·定量模型综述 | 第98-100页 |
·定性模型综述 | 第100-101页 |
·经营者激励与绩效机理的规划模型构建 | 第101-108页 |
·目标函数构建 | 第101-103页 |
·反映函数构建 | 第103-104页 |
·机理规划模型构建 | 第104-108页 |
·经营者激励与绩效机理的规划模型实证 | 第108-115页 |
·激励与绩效机理的规划模型实证 | 第108-114页 |
·激励与绩效机理的规划模型的实际意义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7章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和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 | 第117-135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7-126页 |
·变量选择和研究假设 | 第117-118页 |
·样本选择和调查准备 | 第118-119页 |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 第119-123页 |
·数据分析和基本结论 | 第123-125页 |
·原因分析 | 第125-126页 |
·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126-134页 |
·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中的政府行为 | 第126-128页 |
·完善有关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的政策法规 | 第128-129页 |
·强化对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的监督约束 | 第129-133页 |
·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结论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45-146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或主持的课题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