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导言 | 第7-15页 |
一、 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概念 | 第7-9页 |
(一) 评价 | 第7页 |
(二) 教育评价 | 第7-8页 |
(三) 课堂教学评价 | 第8-9页 |
(四) 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 | 第9页 |
二、 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 第9-11页 |
(一) 时代的要求 | 第9-10页 |
(二) 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 第10-11页 |
(三) 高校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要求 | 第11页 |
三、 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 创新意义 | 第12页 |
四、 用于比较的两国高校的选择 | 第12-15页 |
(一) 代表性 | 第13页 |
(二) 真实性 | 第13页 |
(三) 可比性 | 第13-14页 |
(四) 作为比较的中美两国高校的名单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研究 | 第15-32页 |
一、 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 | 第15-25页 |
(一) 中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 | 第15-20页 |
(二) 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 | 第20-25页 |
二、 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 | 第25-28页 |
(一) 中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 | 第25-26页 |
(二) 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 | 第26-28页 |
三、 评价结论的反馈和利用 | 第28-32页 |
(一) 中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结论的反馈和利用 | 第28-30页 |
(二) 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结论的反馈和利用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 | 第32-51页 |
一、 准备阶段的比较 | 第32-35页 |
(一) 组织准备方面 | 第32-33页 |
(二) 方案准备方面 | 第33-35页 |
二、 实施阶段的比较 | 第35-37页 |
(一) 搜集评价信息方面 | 第35-37页 |
(二) 处理评价信息方面 | 第37页 |
三、 反馈和利用评价结论阶段的比较 | 第37-41页 |
(一) 信息反馈方面 | 第37-38页 |
(二) 利用评价结论方面 | 第38-41页 |
四、 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1-51页 |
(一) 经济因素 | 第41-45页 |
(二) 政治制度 | 第45-51页 |
第四部分 几点启示 | 第51-66页 |
一、 提高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对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认识,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观念是搞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保证。 | 第51-53页 |
二、 规范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程序,做到评价过程每一个环节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这是搞好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技术保证。 | 第53-59页 |
(一) 提高评价技术的科学性和评价活动的规范性 | 第54-56页 |
(二) 增加评价过程中的人性化程度 | 第56-59页 |
三、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使得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制度化,这是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基础。 | 第59-66页 |
(一) 改进我国宏观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 | 第59-63页 |
(二) 认真建立微观层面上高校内部“生评教”制度 | 第63-6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一) 期刊 | 第66-67页 |
(二) 著作 | 第67-68页 |
(三) 学位论文 | 第68页 |
(四) 网络资源 | 第68-69页 |
国内资料附录 | 第69-78页 |
国外资料附录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