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7-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的价值 | 第10-11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内容及分析图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 ·本文需说明的问题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关键概念的分析 | 第13-21页 |
| ·国外国家创新体系及其构成的主要研究观点 | 第13-15页 |
| ·国内国家创新体系及其构成的主要研究观点 | 第15-16页 |
| ·经调整的国家创新体系及其构成 | 第16-20页 |
| ·概念的使用 | 第17-18页 |
| ·创新主体的确定 | 第18-20页 |
| ·经调整的国家创新体系构成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大学在“科学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1-34页 |
| ·大学在“科学创新”系统中的现状与问题 | 第21-26页 |
| ·科技经费投入 | 第22-23页 |
| ·科技人员投入 | 第23-24页 |
| ·科技成果 | 第24-26页 |
| ·大学与科研机构在“科学创新”系统中所起作用的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 ·我国大学应成为“科学创新”系统的主力军 | 第27-33页 |
| ·大学自身在“科学创新”系统中的优势 | 第27-31页 |
| ·大学作为“科学创新”系统主力军的事实依据 | 第31页 |
| ·国外大学在“科学创新”系统中的优势 | 第31-33页 |
| ·我国大学成为“科学创新”主力军的政策保证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大学在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4-54页 |
|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优势分析 | 第35-37页 |
| ·国外实践证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 第35页 |
| ·企业具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优势 | 第35-37页 |
|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困难与趋势 | 第37-44页 |
| ·1999 年前中国企业未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 第37-40页 |
| ·技术创新主体由多元化向单一化的转移 | 第40-44页 |
| ·大学在国家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 第44-52页 |
| ·吸引大学参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44-47页 |
| ·大学尚需对企业“送一程”企业 | 第47-48页 |
| ·大学在产学研的合作创新中的作用 | 第48-51页 |
| ·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大学在科技传播、应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54-57页 |
| ·大学在科技传播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54-56页 |
| ·大学在科技传播系统中的现状 | 第54-55页 |
| ·大学与其他传播主体关系情况 | 第55-56页 |
| ·大学在科技应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