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传统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第10-15页 |
1.1.1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 第10-13页 |
1.1.2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 第13-15页 |
1.2 吸附分离理论及应用 | 第15-21页 |
1.2.1 吸附原理 | 第15-17页 |
1.2.1.1 吸附作用 | 第15-16页 |
1.2.1.2 单组分吸附理论 | 第16-17页 |
1.2.2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 | 第17-18页 |
1.2.3 解吸理论 | 第18-19页 |
1.2.4 大孔吸附树脂及应用 | 第19-21页 |
1.2.4.1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类及性能 | 第19页 |
1.2.4.2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 | 第19-20页 |
1.2.4.3 大孔吸附树脂的使用 | 第20页 |
1.2.4.4 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中药成分的因素 | 第20-21页 |
1.3 紫草的药用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第21-27页 |
1.3.1 紫草的性状和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 第21-23页 |
1.3.2 紫草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23-24页 |
1.3.3 紫草素的提取、精制方法 | 第24-2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7-59页 |
第一章 紫草总色素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 第27-35页 |
1.1 原料、对照品、试剂、仪器 | 第27-28页 |
1.1.1 原料、对照品来源 | 第27页 |
1.1.2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27页 |
1.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1.2 实验用紫草中紫草总色素的含量测定 | 第28页 |
1.3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8页 |
1.4 实验操作步骤 | 第28-34页 |
1.4.1 提取溶剂的优选 | 第28-30页 |
1.4.2 提取方式的优选 | 第30-34页 |
1.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紫草素转化工艺研究 | 第35-48页 |
2.1 原料、对照品、试剂、仪器 | 第35-36页 |
2.1.1 原料、对照品 | 第35页 |
2.1.2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35页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2.2 实验用紫草粗提取物中紫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第36-40页 |
2.3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40-42页 |
2.4 实验操作步骤 | 第42-46页 |
2.4.1 紫草总色素转化为紫草素工艺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42-45页 |
2.4.2 正交实验优选紫草总色素转化为紫草素工艺条件 | 第45-46页 |
2.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紫草素纯化工艺优化研究 | 第48-59页 |
3.1 原料、对照品、试剂、仪器 | 第48-49页 |
3.1.1 原料、对照品 | 第48页 |
3.1.2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48页 |
3.1.3 大孔吸附树脂 | 第48-49页 |
3.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3.2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49页 |
3.3 实验操作步骤 | 第49-58页 |
3.3.1 树脂预处理 | 第49页 |
3.3.2 上样液制备及预处理 | 第49-50页 |
3.3.3 吸附树脂的筛选 | 第50-52页 |
3.3.3.1 吸附树脂对紫草素的静态吸附性能测定 | 第50-51页 |
3.3.3.2 静态吸附的动力学 | 第51-52页 |
3.3.4 吸附等温线 | 第52页 |
3.3.5 动态吸附条件的确立 | 第52-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