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1 绪论 | 第1-20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 | 第10-13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 | 第13-15页 |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 | 第15-17页 |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20-29页 |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 第20-23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3-29页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23-25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 第25-27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 第27-29页 |
3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第29-42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 | 第29-30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第30-33页 |
·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33-34页 |
·土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 第34-35页 |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 | 第34-35页 |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能性 | 第35页 |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 第35页 |
·土地资源生态经济平衡 | 第35-36页 |
·土地资源生态经济平衡的相对性 | 第35-36页 |
·土地生态经济平衡的动态性 | 第36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 | 第36-39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同其人口承载力相协调 | 第37-38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同其生态经济系统阀值相协调 | 第38-39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 第39-42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 | 第39-40页 |
·对现有评估方法的评价 | 第40-42页 |
4 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研究 | 第42-56页 |
·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 第42-45页 |
·指标体系 | 第45-47页 |
·生态容量与生态承载力 | 第45-46页 |
·人类负荷与生态足迹 | 第46页 |
·生态赤字/盈余 | 第46-47页 |
·全球赤字/盈余 | 第47页 |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 | 第47-50页 |
·生态足迹计算公式 | 第47页 |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第47-49页 |
·生态足迹计算步骤 | 第49-50页 |
·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分析 | 第50-52页 |
·全球人地关系已十分紧张 | 第51页 |
·对地球影响最大的5个国家 | 第51页 |
·可持续性类型 | 第51-52页 |
·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 第52-54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 | 第54-56页 |
5 杭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分析 | 第56-66页 |
·杭州市区域概况 | 第56-58页 |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 第56-58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58页 |
·杭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58-60页 |
·杭州市土地利用现状 | 第58-59页 |
·杭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60-66页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 第60-62页 |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 第62-66页 |
6 杭州市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 | 第66-80页 |
·杭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 第66-69页 |
·生态足迹方法选择 | 第66页 |
·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 第66-69页 |
·杭州市1995~2002年生态足迹演变特征分析 | 第69-77页 |
·生态足迹需求演变特征分析 | 第69-72页 |
·万元GDP生态足迹演变特征分析 | 第72页 |
·生态承载力演变特征分析 | 第72-74页 |
·生态赤字演变特征分析 | 第74-76页 |
·各地类生态足迹供需演变特征分析 | 第76-77页 |
·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 第77-80页 |
7 结语 | 第80-82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0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