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0页 |
2 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状况 | 第10-18页 |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历史回顾 | 第10-13页 |
·改革开放前:受到严格限制 | 第10-11页 |
·80年代:移动的恢复与发展 | 第11页 |
·9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高潮 | 第11-13页 |
·农村转移劳动力状况 | 第13-18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涵义 | 第13-14页 |
·转移的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农村转移劳动力流向分析 | 第15-18页 |
3 非正规就业:概念界定和理论溯源 | 第18-33页 |
·“非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就业”及“灵活就业”形式 | 第19-23页 |
·非正规部门就业 | 第19-20页 |
·“灵活就业”的概念和界定 | 第20-21页 |
·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提出 | 第21-23页 |
·概念的拓展和移植 | 第23-28页 |
·国际劳工组织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拓展 | 第23页 |
·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拓展 | 第23-25页 |
·非正规就业在我国的移植 | 第25-28页 |
·非正规就业理论溯源 | 第28-33页 |
·贫困就业理论 | 第28-29页 |
·非正规经济理论 | 第29-30页 |
·二元经济理论 | 第30-31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31-33页 |
4 进城民工与非正规就业 | 第33-50页 |
·非正规就业是进城民工就业的主要途径 | 第33-35页 |
·非正规就业分析的理论框架及模型 | 第35-38页 |
·非正规就业发展与市场化进程的一般关系 | 第38-40页 |
·非正规就业对促进进城民工就业的正功能 | 第40-45页 |
·扩大就业 | 第41-42页 |
·降低就业“岗位成本” | 第42-44页 |
·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效率 | 第44-45页 |
·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5-50页 |
·体制性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风险分析 | 第46-50页 |
5 发展非正规就业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总体思路 | 第50页 |
·一般性对策 | 第50-53页 |
·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规范化管理 | 第51-52页 |
·加大扶持处于弱势地位的非正规就业者力度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