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民待遇原则的法律价值 | 第1-8页 |
(一) 国民待遇原则的宏观法律价值 | 第6-7页 |
(二) 国民待遇原则的微观法律价值 | 第7-8页 |
二、 国民待遇的相对性与非义务性 | 第8-11页 |
三、 国民待遇原则的法律要素 | 第11-19页 |
(一) 国民待遇原则的客体 | 第11-13页 |
(二) 主题事项 | 第13-14页 |
(三) 参照规则 | 第14-17页 |
(四) 参照对象 | 第17-19页 |
四、 国民待遇与超国民待遇 | 第19-29页 |
(一) 超国民待遇的种类 | 第19-21页 |
(二) 超国民待遇的合理性 | 第21-22页 |
(三) 超国民待遇形式的合法性 | 第22-23页 |
(四) 超国民待遇实质的合法性 | 第23-27页 |
(五) 超国民待遇与国家经济 | 第27-29页 |
五、 国民待遇与次国民待遇 | 第29-32页 |
(一) 准入与开业权方面的投资限制措施 | 第31-32页 |
(二) 经营方面的投资限制措施 | 第32页 |
六、 《TRIMS协议》中的国民待遇 | 第32-37页 |
(一) 《TRIMs协议》中的国民待遇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32-34页 |
(二) 国民待遇的适用领域分析 | 第34-35页 |
(三) 《TRIMs协议》中国民待遇的管辖对象分析 | 第35-37页 |
七、 GATS的国民待遇 | 第37-42页 |
(一) 作为具体承诺的国民待遇 | 第37-38页 |
(二) 国民待遇的适用标准问题 | 第38-40页 |
(三) 国民待遇的调整范围问题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