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研究概况和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6-7页 |
引言 | 第7页 |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论治中风 | 第7-34页 |
1 中风病名沿革 | 第7-9页 |
2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 第9-17页 |
·病因 | 第9-11页 |
·病机 | 第11-17页 |
3 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辨证论治 | 第18页 |
·专法专方治疗 | 第18-22页 |
·单方复方 | 第22页 |
·中药针剂 | 第22-23页 |
·针灸治疗 | 第23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23页 |
4 中医现代实验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第23页 |
·对脑血流量(CBF)的影响 | 第23-24页 |
·对脑水肿的影响 | 第24页 |
·对钙通道的影响 | 第24页 |
·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24页 |
·对调节脑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对血流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 | 第25页 |
·对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25页 |
·中风证侯模型研究 | 第25页 |
5 中风病预防 | 第25-32页 |
·解除危险因素 | 第26-29页 |
·中风先兆的认识和预防 | 第29-31页 |
·生活调摄 | 第31-32页 |
·防治复中 | 第32页 |
6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问题及展望 | 第32-34页 |
第二部分 缺血性卒中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34-60页 |
1 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研究概况 | 第34-37页 |
·缺血的原发性影响和继发性影响 | 第34页 |
·神经细胞损伤机制 | 第34-37页 |
2 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技术进展 | 第37-41页 |
·影像学检查 | 第38-40页 |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第40-41页 |
3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 第41-53页 |
·院前救护 | 第41页 |
·一般治疗 | 第41-45页 |
·特殊治疗 | 第45-52页 |
·并发症治疗 | 第52-53页 |
4 缺血性卒中的预防 | 第53-60页 |
·卒中的一级预防 | 第53-55页 |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 | 第55-57页 |
·卒中的三级预防 | 第57-60页 |
第三部分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 第60-74页 |
1 病例选择 | 第60-61页 |
·诊断标准 | 第60页 |
·纳入标准 | 第60页 |
·排除标准 | 第60页 |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其资料的处理 | 第60-61页 |
2 治疗方法 | 第61-62页 |
·对照组 | 第61页 |
·治疗组 | 第61-62页 |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第62页 |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 第62页 |
·疗效评定方法 | 第62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62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62页 |
5 结果 | 第62-67页 |
·病人基础资料 | 第63-64页 |
·疗效比较 | 第64-66页 |
·不良反应 | 第66-67页 |
6 分析与讨论 | 第67-73页 |
·陈绍宏教授论治中风思想 | 第67-69页 |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分析与机理探讨 | 第69-73页 |
·中风醒脑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估 | 第7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3页 |
7 结论 | 第73-74页 |
8 致谢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5页 |
附件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