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3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单抗的制备及抗原捕捉ELISA方法的建立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26页 |
·猪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猪流感病毒特性 | 第10页 |
·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的功能 | 第10-13页 |
·猪流感病毒的变异 | 第13页 |
·猪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及公共卫生意义 | 第13-14页 |
·猪流感病毒诊断方法 | 第14-19页 |
·病毒分离 | 第15页 |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15-17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第17-19页 |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杂交瘤基本技术的改进 | 第20页 |
·单抗的发展 | 第20-22页 |
·动物用单抗的研制现状 | 第22页 |
·单抗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 | 第22-23页 |
·单抗应用于动物疫病治疗 | 第23-24页 |
·动物用单抗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7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毒株、细胞、试验动物及试剂 | 第26页 |
·抗原、血清及酶标抗体 | 第26页 |
·试剂配置和溶液 | 第26-27页 |
·主要设备仪器及耗材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7页 |
·抗原的制备 | 第27页 |
·动物免疫 | 第27-28页 |
·单抗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8页 |
·细胞制备 | 第28-29页 |
·细胞融合 | 第29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29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有限稀释法)、扩增 | 第29-30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 第30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30-31页 |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 第31-33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3页 |
·抗原捕捉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3-35页 |
·阴阳性临界值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35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35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35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5-36页 |
·H3亚型猪流感病毒实验室感染样品的检测 | 第36-3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7-54页 |
·抗原的制备 | 第37页 |
·单抗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7页 |
·细胞融合 | 第37-38页 |
·针对病毒HA蛋白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及建立 | 第38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稳定性检测结果 | 第38页 |
·抗体的特性鉴定 | 第38-41页 |
·HI和ELISA效价 | 第38-39页 |
·特异性鉴定 | 第39页 |
·抗体的亚型鉴定 | 第39页 |
·Western-blot分析 | 第39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39-41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的检测 | 第41页 |
·抗体的纯化及浓度测定 | 第41-42页 |
·抗原捕捉ELISA方法的确定 | 第42-49页 |
·抗原和单抗最佳结合稀释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多抗和抗原最佳结合稀释度的确定 | 第43-44页 |
·不同封闭液的选择 | 第44-46页 |
·封闭时间的确定 | 第46页 |
·单抗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46-47页 |
·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47-48页 |
·酶标抗体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48页 |
·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48-49页 |
·阴阳性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49-5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50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50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0-51页 |
·实验室感染样品的检测 | 第51-54页 |
·病毒EID_(50) | 第51-52页 |
·实验室感染样品的检测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