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2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其识别 | 第17-24页 |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内涵 | 第17页 |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特征 | 第17页 |
·不同债务融资方式存在的风险 | 第17-22页 |
·银行贷款的风险 | 第17-18页 |
·民间借贷的风险 | 第18-19页 |
·融资租赁的风险 | 第19-20页 |
·商业信用融资的风险 | 第20-21页 |
·债券融资的风险 | 第21-22页 |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识别 | 第22-23页 |
·风险的潜伏期 | 第22页 |
·风险的发作期 | 第22页 |
·风险的恶化期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24-31页 |
·企业自身原因 | 第24-27页 |
·盲目投资消耗资金 | 第24-25页 |
·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提高经济效益 | 第25-26页 |
·对融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效率 | 第26-27页 |
·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的用人机制 | 第27页 |
·融资策略不合理 | 第27-29页 |
·融资结构不合理 | 第27-28页 |
·融资规模不合理 | 第28页 |
·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选择不当 | 第28-29页 |
·融资活动主要参与者引致的风险 | 第29-30页 |
·政府部门的原因 | 第29页 |
·银行方面的原因 | 第29页 |
·担保公司的原因 | 第29页 |
·社会中介机构的因素 | 第29-30页 |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评估 | 第31-48页 |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评估体系的横向设计 | 第31-35页 |
·资金偿还能力 | 第32-33页 |
·资金利用能力 | 第33页 |
·资本保值增值能力 | 第33-34页 |
·财务结构指标 | 第34-35页 |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评估体系的纵向设计 | 第35-38页 |
·企业在初创期的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 第35-36页 |
·企业在成长期的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 第36页 |
·企业在成熟期的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 第36页 |
·企业在衰退期的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 第36-38页 |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 第38-43页 |
·功效系数法的步骤 | 第39-40页 |
·指标的分类与设置标准值 | 第40-4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评估指标功效系数计算公式 | 第42-43页 |
·融资风险区间的设置 | 第43页 |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 第43-47页 |
·企业概况 | 第43页 |
·债务融资风险评估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理的策略措施 | 第48-57页 |
·企业自我完善 | 第48-53页 |
·中小民营企业家应该审慎投资 | 第48页 |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 第48-50页 |
·增强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 第50-51页 |
·提高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 第51-52页 |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52-53页 |
·留住人才,提升企业价值 | 第53页 |
·采取科学合理的债务融资策略 | 第53-55页 |
·熟悉金融环境、了解金融产品,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 | 第53页 |
·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 第53-54页 |
·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 第54页 |
·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 第54页 |
·资金运作上追求增量融资的同时更应注重存量融资 | 第54-55页 |
·加强对融资行为主要参与者的防范 | 第55-56页 |
·政府方面风险的防范 | 第55页 |
·银行、担保公司、社会中介机构方面风险的防范 | 第55-56页 |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引起风险的防范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