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产业集群的理论综述 | 第9-12页 |
·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章框架 | 第15-16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 第17-26页 |
·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第17-19页 |
·结构观点 | 第17页 |
·要素观点 | 第17-18页 |
·能力观点 | 第18-19页 |
·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 第19-22页 |
·空间集聚层面上的创新能力 | 第19-20页 |
·知识交流层面上的创新能力 | 第20-21页 |
·思想理念层面上的创新能力 | 第21-22页 |
·创意产业集群的集聚效益 | 第22-24页 |
·外部效益 | 第22-23页 |
·网络效益 | 第23页 |
·自我强化机制 | 第23-24页 |
·创意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 第24-26页 |
·供应链角度的成本结构优势 | 第24-25页 |
·交易成本和价值链角度的竞争优势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5页 |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空间 | 第26-28页 |
·创意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28-29页 |
·创意产业集群的现状 | 第29-30页 |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产业集群规模偏小并且数量不多 | 第30-31页 |
·产业集群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并且资源利用率低 | 第31页 |
·创意产业集群同质化严重 | 第31页 |
·创意产业集群缺少创意高端,无法占据产业链制高点 | 第31-32页 |
·缺乏创意产业企业的经营人才并且实际操作能力不够 | 第32页 |
·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 第32-35页 |
第4章 提高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 第35-40页 |
·加强政策支持并提升制度竞争力 | 第35-37页 |
·将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 | 第35-36页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36页 |
·加强投融资渠道的扩展并鼓励创业 | 第36页 |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 第36-37页 |
·构筑先锋产业集群资源 | 第37-38页 |
·借鉴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 第37页 |
·以技术和人才为重点打造核心竞争力 | 第37-38页 |
·选择合理的产业并构筑先进产业集群 | 第38页 |
·构筑完整创意产业链 | 第38页 |
·深入挖掘各城市地域文化创意资源 | 第38-40页 |
·创意产业园区和实验基地 | 第38页 |
·要大力挖掘各城市民间艺术资源、食文化、消费文化等 | 第38-40页 |
第5章 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实例——以长沙为例 | 第40-47页 |
·长沙创意产业集群现状 | 第40-42页 |
·长沙拥有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 | 第40页 |
·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 第40-42页 |
·长沙创意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对创意产业的认识模糊 | 第42-43页 |
·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 | 第43页 |
·创意产业人才相对缺乏 | 第43页 |
·政策支持和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 第43页 |
·长沙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 第43-47页 |
·集群效应的数据证明 | 第43-44页 |
·长沙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