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8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产业集群组织属性与产业集群风险 | 第18-28页 |
·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 | 第18-23页 |
·分工、交易与产业集群 | 第18-19页 |
·中间性组织: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 | 第19-20页 |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产业集群的结构类型 | 第22-23页 |
·产业集群风险 | 第23-27页 |
·产业集群风险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产业集群风险的主要表现 | 第25-26页 |
·产业集群风险产生的根源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产业集群治理的一般分析框架 | 第28-42页 |
·产业集群治理概述 | 第28-31页 |
·产业集群治理的内涵 | 第28-29页 |
·产业集群治理的目标:集群竞争力 | 第29页 |
·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 | 第29-30页 |
·产业集群治理主体 | 第30-31页 |
·产业集群租金及其分解 | 第31-32页 |
·基于集群租金分解的产业集群治理维度 | 第32-38页 |
·集群剩余的形成、分配与产业集群网络治理 | 第32-35页 |
·价值链剩余的形成、分配与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治理 | 第35-38页 |
·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三层次治理分析框架 | 第38-40页 |
·行业协会与产业集群治理 | 第38-39页 |
·集群治理的三个层面及其相互整合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不同结构形态产业集群治理模式比较 | 第42-49页 |
·不同结构形态的产业集群治理模式比较 | 第42-45页 |
·沙滩式产业集群的治理分析 | 第42-43页 |
·链条式产业集群的治理分析 | 第43页 |
·齿轮式产业集群的治理分析 | 第43-44页 |
·模块式产业集群的治理分析 | 第44-45页 |
·模块化治理: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产业集群治理的演变趋势 | 第45-48页 |
·产业集群结构及治理模式的演变 | 第46-47页 |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产业模块化集群与模块化治理趋势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产业集群治理与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 | 第49-58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及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 | 第49-52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 | 第49-50页 |
·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 | 第50-52页 |
·产业集群治理与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培育 | 第52-55页 |
·网络治理与集群力培育 | 第53页 |
·价值链治理与集群适应力提升 | 第53-55页 |
·一个实证: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治理与竞争力提升 | 第55-58页 |
·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概况与发展历程 | 第55页 |
·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不同阶段的治理措施与集群竞争力提升 | 第55-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