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61页 |
| 第一节 自由基 | 第17-22页 |
| 一、自由基的产生 | 第17-18页 |
| 二、自由基的分类 | 第18页 |
| 三、活性氧 | 第18-21页 |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 | 第19-20页 |
| ·过氧化氢 | 第20页 |
| ·单线态氧 | 第20页 |
| ·脂性自由基 | 第20页 |
| ·一氧化氮 | 第20-21页 |
| 四、脂质过氧化反应 | 第21-22页 |
| 五、自由基与人类疾病 | 第22页 |
| 第二节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 第22-27页 |
| 一、GPX与硒 | 第22-23页 |
| 二、GPX 的类型 | 第23-25页 |
| ·典型的细胞内GPX | 第23-24页 |
| ·细胞外GPX | 第24页 |
| ·胃肠道GPX | 第24页 |
| ·磷脂氢过氧化物GPX | 第24-25页 |
| 三、GPX 的结构特点 | 第25-27页 |
| 第三节 应用抗体酶技术人工模拟 GPX | 第27-38页 |
| 一、抗体酶的诞生 | 第28-29页 |
| 二、抗体酶的制备方法 | 第29-33页 |
| ·诱导法 | 第30-32页 |
| ·拷贝法 | 第32页 |
| ·引入法 | 第32页 |
| ·噬菌体抗体库法 | 第32-33页 |
| ·天然抗体酶 | 第33页 |
| 三、应用抗体酶技术人工模拟 GPX | 第33-38页 |
| 第四节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 第38-47页 |
| 一、抗体的结构 | 第38-39页 |
| 二、抗体技术的发展 | 第39-41页 |
| 三、噬菌体抗体库的发展 | 第41-42页 |
| 四、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原理 | 第42页 |
| 五、噬菌体抗体的表达载体 | 第42-43页 |
| 六、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 第43-45页 |
| ·免疫抗体库 | 第43页 |
| ·非免疫抗体库 | 第43-45页 |
| 七、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61页 |
| 第二章人源含硒单链抗体模拟 GPX | 第61-90页 |
| 第一节 序言 | 第61-62页 |
| 第二节 抗原的合成 | 第62-67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 ·主要仪器 | 第62-63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63页 |
| ·GSH-S-DNP 的合成 | 第63页 |
| ·GSH-S-DNP 丁酯(GSH-S-DNPBu)的合成 | 第63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 四、讨论 | 第64-67页 |
| 第三节 噬菌体展示人源单链抗体库的筛选 | 第67-75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67-69页 |
| ·主要试剂 | 第67页 |
| ·抗体库、菌种、载体 | 第67页 |
| ·主要仪器 | 第67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7-69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69-72页 |
| ·E. coli TG1 的培养 | 第69页 |
| ·噬菌体展示人源单链抗体库的复苏 | 第69页 |
| ·亲和筛选抗GSH-S-DNPBu 的噬菌体单链抗体 | 第69-70页 |
| ·单克隆噬菌体的获得 | 第70-71页 |
| ·噬菌体滴度的测定 | 第71页 |
| ·ELISA 方法检测噬菌体单链抗体对GSH-S-DNPBu 的结合 | 第71-72页 |
| ·噬菌体DNA 的提取 | 第72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72-74页 |
| ·筛选抗GSH-S-DNPBu 的噬菌体单链抗体 | 第72-73页 |
| ·提取单克隆噬菌体的DNA | 第73-74页 |
| 四、讨论 | 第74-75页 |
| 第四节 人源单链抗体的表达与纯化 | 第75-86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75-78页 |
| ·主要试剂 | 第75页 |
| ·引物、菌株及载体 | 第75页 |
| ·主要仪器 | 第75-76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76-78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78-82页 |
| ·扩增人源单链抗体的编码基因 | 第78-79页 |
| ·提取质粒 | 第79页 |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79-80页 |
| ·CaC12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80页 |
| ·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Rosetta 感受态细胞 | 第80页 |
| ·转化细菌克隆的鉴定 | 第80-81页 |
| ·人源单链抗体的表达 | 第81页 |
| ·人源单链抗体的纯化 | 第81页 |
| ·表达和纯化产物的鉴定 | 第81-82页 |
| ·蛋白定量 | 第82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82-85页 |
| ·PCR 方法扩增人源单链抗体基因 | 第82页 |
| ·重组质粒pPELB-83 转化E. coli Rosetta | 第82-84页 |
| ·人源单链抗体的表达和纯化 | 第84-85页 |
| ·人源单链抗体的产率 | 第85页 |
| 四、讨论 | 第85-86页 |
| 第五节 人源含硒单链抗体的制备 | 第86-90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86-87页 |
| ·主要试剂 | 第86页 |
| ·主要仪器 | 第86-87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87-88页 |
| ·硒氢化钠(NaHSe)的制备 | 第87页 |
| ·人源单链抗体的硒化 | 第87页 |
| ·含硒人源单链抗体的硒含量测定 | 第87-88页 |
| ·测定人源含硒单链抗体的GPX 活性 | 第88页 |
|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88-90页 |
| 第三章 人源含硒单链抗体酶的抗氧化作用 | 第90-105页 |
| 序言 | 第90-91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91-92页 |
| ·主要试剂 | 第91页 |
| ·主要仪器 | 第91页 |
|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91-92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92-96页 |
| ·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92-93页 |
| ·H_2O_2 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制备 | 第93页 |
| ·Se-scFv-B3 安全剂量的选择 | 第93-94页 |
| ·实验分组 | 第94页 |
| ·MTT 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存活率 | 第94页 |
| ·脂质过氧化产物MDA 的含量测定 | 第94页 |
| ·细胞胞浆酶—LDH 含量测定 | 第94-95页 |
| ·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ψ_m) | 第95页 |
| ·分析细胞内ROS 含量 | 第95-96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96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96-102页 |
| ·H_2O_2 对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96-97页 |
| ·Se-scFv-B3 对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97页 |
| ·Se-scFv-B3 对H_2O_2 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的影响 | 第97-98页 |
| ·Se-scFv-B3 对H_2O_2 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第98-99页 |
| ·Se-scFv-B3 对H_2O_2 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LDH 释放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Se-scFv-B3 对H_2O_2 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 ·Se-scFv-B3 对大鼠心肌细胞内ROS 含量的影响 | 第102页 |
| 四、讨论 | 第102-105页 |
| 结论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8页 |
| 攻博期间的成果 | 第118-119页 |
| 中文摘要 | 第119-124页 |
| ABSTRACT | 第124-130页 |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