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气环境试验站网建设及试验与评价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 | 第10页 |
·大气环境因素及效应 | 第10-12页 |
·我国大气环境的特点 | 第12-13页 |
·国防大气环境试验的特点 | 第13-16页 |
·国防与民用大气环境试验的共性 | 第13-14页 |
·国防与民用大气环境试验的区别 | 第14-15页 |
·国防大气环境试验的其它特殊要求 | 第15-16页 |
·国内外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研究的现状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防大气环境试验站网建设研究 | 第19-32页 |
·地位和作用 | 第19-20页 |
·国外大气环境试验的特点 | 第20-21页 |
·我国大气环境试验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需求 | 第23-26页 |
·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需要大气环境试验的支撑 | 第23-25页 |
·武器装备环境工程发展的需求 | 第25页 |
·构筑并健全共性技术平台的需要 | 第25-26页 |
·建立试验和考核标准,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 第26页 |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指导思想 | 第26页 |
·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总体目标和框架 | 第27-29页 |
·研究中心 | 第28页 |
·重点站 | 第28-29页 |
·一般站 | 第29页 |
·挂片点 | 第29页 |
·建设效果 | 第29-31页 |
·站网作用的发挥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大气环境腐蚀严酷度分类分级研究 | 第32-61页 |
·定性分类 | 第32-34页 |
·按大气特征分类 | 第32-33页 |
·按日平均极值分类 | 第33页 |
·按照大气组份分类 | 第33页 |
·按降雨量分类 | 第33-34页 |
·定量分类 | 第34-37页 |
·标准试样法 | 第34页 |
·环境因素监测法 | 第34-35页 |
·腐蚀变量法 | 第35-36页 |
·我国大气腐蚀网站的环境腐蚀严酷度分类分级 | 第36-37页 |
·贮存条件分级 | 第37-41页 |
·东南沿海环境腐蚀严酷度分级研究 | 第41-60页 |
·海洋大气环境范围的确定 | 第41-44页 |
·标准材料在海洋大气中的腐蚀变化规律研究 | 第44-49页 |
·东南沿海海洋大气腐蚀严酷度等级—标准试样法 | 第49-52页 |
·东南沿海海洋大气腐蚀严酷度等级—环境因素监测法 | 第52-57页 |
·东南沿海大气腐蚀严酷度分类分级管理软件 | 第57-60页 |
·开展环境老化严酷度分级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模糊数学方法在大气环境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 第61-77页 |
·大气环境及环境因素模糊聚类分析 | 第61-67页 |
·大气环境及环境因素模糊聚类方法 | 第61-62页 |
·环境聚类及环境区划与分析 | 第62-64页 |
·环境因素聚类分析 | 第64-67页 |
·涂层大气腐蚀的模糊综合评定 | 第67-72页 |
·模糊综合评定方法 | 第67-68页 |
·应用实例 | 第68-7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1-72页 |
·金属材料耐蚀性模糊优势分析 | 第72-77页 |
·材料耐大气腐蚀及环境腐蚀性模糊优势分析方法 | 第72-74页 |
·金属材料耐大气腐蚀优势分析 | 第74-76页 |
·环境腐蚀性优势分析方法 | 第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模拟环境试验与大气环境试验相关性研究 | 第77-89页 |
·室内模拟加速试验设计原则 | 第77-78页 |
·相关性研究的步骤 | 第78-8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78页 |
·制定详细试验方案和计划 | 第78页 |
·预试验 | 第78-79页 |
·试验与研究 | 第79页 |
·相关性评价 | 第79-81页 |
·应用实例 | 第81-89页 |
·试验 | 第81-82页 |
·腐蚀深度数据 | 第82-83页 |
·相关性评价 | 第83-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跟踪太阳反射聚能试验技术研究 | 第89-110页 |
·跟踪太阳反射聚能试验装置研制 | 第89-102页 |
·设计思路 | 第89-90页 |
·硬件部分 | 第90-95页 |
·软件部分 | 第95-98页 |
·试验装置的光、热强化效率 | 第98-102页 |
·丙烯酸涂层跟踪太阳反射聚能试验研究 | 第102-108页 |
·试验目的 | 第102页 |
·试验样品 | 第102页 |
·试验条件 | 第102页 |
·试验时间 | 第102页 |
·检测依据 | 第102-10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8页 |
·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七章 材料与产品环境适应性研究 | 第110-123页 |
·铀合金的大气腐蚀和应力腐蚀研究 | 第110-116页 |
·实验 | 第110页 |
·铀合金及其镀层的大气腐蚀特性 | 第110-114页 |
·铀合金的应力腐蚀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钢质焊接药筒长贮性能研究 | 第116-123页 |
·试验 | 第116-117页 |
·试验结果 | 第117-120页 |
·结果讨论 | 第120-121页 |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23-128页 |
·研究目的 | 第123页 |
·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3-127页 |
·国防大气环境试验站网建设研究 | 第123-124页 |
·大气环境严酷度分类分级研究 | 第124-125页 |
·模糊数学方法在大气环境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 第125-126页 |
·模拟环境试验与大气环境试验相关性研究 | 第126页 |
·跟踪太阳反射聚能试验技术研究 | 第126页 |
·材料与产品环境适应性研究 | 第126-127页 |
·今后应继续开展的工作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2-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