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高效公共空间与节约性居住--上海三个居住区实例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导论第12-19页
   ·论题的提出与背景第12-13页
   ·研究的方式和目标第13页
   ·论题相关概念的解析第13-16页
     ·节约的概念第13-14页
     ·城市住区的概念第14页
     ·公共空间的概念第14-16页
   ·研究实例的选择第16-17页
     ·选择条件第16页
     ·实例确定第16-17页
   ·论文的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调研关键词:公共活动第19-33页
   ·公共活动的概念第19页
   ·公共活动的类型第19-23页
     ·通行性活动第20-21页
     ·休闲性活动第21页
     ·社交性活动第21-22页
     ·经济性活动第22页
     ·工作第22-23页
     ·违章行为和非法活动第23页
   ·影响公共活动的因素第23-29页
     ·功能配置第24-25页
       ·公共服务设施第24-25页
       ·公共交通设施第25页
       ·办公设施第25页
     ·空间品质第25-29页
       ·基面第26-27页
       ·边围第27-28页
       ·家具第28-29页
   ·节约与公共活动第29-33页
     ·活动复合度与活动强度第29页
       ·活动复合度第29页
       ·活动强度第29页
     ·节约性住区公共空间的特征第29-33页
       ·消极活动与积极活动第29-31页
       ·节约性住区的公共活动第31-33页
第3章 实例调研:对比分析第33-66页
   ·住区概况第34-37页
     ·浦东新区,联洋社区第34-35页
     ·长宁区,古北新区第35-36页
     ·普陀区,上海万里城第36-37页
   ·公共空间的结构和类型第37-47页
     ·整体结构第37-43页
       ·功能配置第37-40页
       ·空间设计第40-43页
     ·代表性区域第43-47页
       ·联系城市交通的核心道路及A区域第43-44页
       ·住区生活主要道路及B区域第44-45页
       ·住区生活次要道路及C区域第45-46页
       ·住区广场或公园及D区域第46-47页
   ·公共活动的状况及对比分析第47-65页
     ·联系城市交通的核心道路──A区域第47-51页
       ·活动复合度和活动强度第47-50页
       ·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第50-51页
     ·住区生活主要道路──B区域第51-58页
       ·活动复合度和活动强度第51-56页
       ·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第56-58页
     ·住区生活次要道路──C区域第58-61页
       ·活动复合度和活动强度第58-60页
       ·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第60-61页
     ·住区广场或公园──D区域第61-65页
       ·活动复合度和活动强度第61-63页
       ·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第63-65页
   ·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第65-66页
第4章 针对性策略分析第66-81页
   ·弱化消极活动第66-70页
     ·弱化私人机动车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第66-69页
       ·改善必要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第66-68页
       ·加强公共交通第68-69页
     ·提高空间公共监控能力第69-70页
       ·利用底层开放式建筑作为空间边围第69页
       ·提高空间单元中设施的混合度第69页
       ·配置吸引人停留的城市家具,特别是老年人经常使用的设施第69-70页
   ·强化积极活动第70-81页
     ·为休闲性活动创造条件第70-76页
       ·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尺度第71-73页
       ·利用底层开放式建筑作为空间边围第73-74页
       ·利用主要的必要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小区的出入口放大空间节点第74-75页
       ·配置吸引人停留的城市家具,特别是老年人经常使用的设施第75-76页
     ·为社交性活动创造条件第76-77页
       ·在住区中心设计核心公共空间第76页
       ·利用底层开放式建筑作为空间边围第76-77页
       ·利用主要的必要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小区的出入口放大空间节点第77页
     ·提高经济性活动的复合度和强度第77-79页
       ·控制非必要性商业设施的比例第77-78页
       ·提高同类商业设施的分布广度及空间单元中设施的混合度第78页
       ·利用主要的必要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小区的出入口放大空间节点第78-79页
     ·提高办公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第79-81页
       ·避免大型办公楼,利用与公共空间关系密切的设施提供工作第79-80页
       ·利用主要的必要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小区的出入口放大空间节点第80-81页
第5章 研究结论第81-85页
   ·节约性住区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原则第81-83页
   ·关于城市住区设计的思考第83-85页
图片索引第85-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附录 调研实例基本信息一览表第92-93页
后记/致谢第93-94页
个人简历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合策略引导下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区更新改造研究--以郑州火车站西广场地区改造为例
下一篇:上海郊区风貌构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