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风貌构成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上海郊区风貌现状的问题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郊区风貌概念辨析与认知方法 | 第19-34页 |
·郊区风貌概念 | 第19-24页 |
·郊区与上海郊区概念 | 第19-20页 |
·何谓风貌 | 第20-21页 |
·郊区风貌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4页 |
·空间环境认知和研究的一般方法 | 第24-28页 |
·环境认知方法 | 第24-26页 |
·空间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郊区风貌认知构架的建构 | 第28-33页 |
·风貌系统要素的划分 | 第29-32页 |
·风貌系统的结构层次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上海郊区风貌的要素 | 第34-67页 |
·要素的获取 | 第34-38页 |
·调研目的、对象与方法 | 第34页 |
·调研的内容与过程 | 第34-38页 |
·基本要素 | 第38-66页 |
·宏观层面—基底要素 | 第39-48页 |
·中观层面—极核要素 | 第48-59页 |
·微观层面—场景要素 | 第59-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上海郊区风貌要素的空间构成 | 第67-104页 |
·基底要素 | 第67-82页 |
·河流水系 | 第67-71页 |
·道路网络 | 第71-75页 |
·聚落 | 第75-82页 |
·极核要素 | 第82-99页 |
·城镇 | 第82-91页 |
·自然村 | 第91-97页 |
·园区 | 第97-99页 |
·场景要素 | 第99-102页 |
·集聚式 | 第99-100页 |
·开放式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4-108页 |
·以水为纲 | 第104-105页 |
·城乡复合 | 第105-106页 |
·兼容并蓄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附录 | 第111-12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