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4页 |
·牛基因组计划 | 第13页 |
·表达序列标签(EST)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候选基因法(CANDIDATE GENE APPROACH)克隆基因 | 第15-16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在基因组织表达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原核表达载体在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常用的两种SNP 检测方法 | 第19-22页 |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 | 第19-21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egma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 第21-22页 |
·寿命基因相关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22-24页 |
·模式生物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人类寿命研究 | 第23-24页 |
·其它因素与寿命 | 第24页 |
·拟研究与牛的寿命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蛋白激酶A 绑定蛋白10 基因(Protein kinase A anchoring protein 10 gene, AKAP10) | 第24-26页 |
·甘露糖结合蛋白2 基因(mannose-binding lectin 2,MBL2) | 第26-27页 |
·p53 抑癌基因(p53 oncogene) | 第27-28页 |
·对氧磷酶基因(Paraoxonase-Gene, PONs) | 第28-29页 |
·Si12 样基因沉默因子基因2, 3 (Sirtuin-like gene 2 to 3, SIRT2, SIRT3) | 第29-30页 |
·色氨酰-tRNA 合成酶2 基因(Sryptophanyl-trna synthetase, WAR52) | 第30-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4-53页 |
·试验材料 | 第34-40页 |
·血样样品 | 第34页 |
·组织样品 | 第34页 |
·培养基、酶及试剂盒 | 第34-35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35-36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36-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其它试剂的配制 | 第37-3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数据库及软件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53页 |
·候选基因cDNA 的克隆 | 第40-46页 |
·用于候选基因cDNA 克隆的引物及设计思路 | 第40-43页 |
·总RNA 提取 | 第43-44页 |
·总RNA 的甲醛凝胶电泳 | 第44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44页 |
·RT-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 | 第44页 |
·产物的纯化、克隆,鉴定和测序 | 第44-46页 |
·DNA 序列同源性检索鉴定 | 第46页 |
·牛PON1 和PON2 基因的SNPs 寻找 | 第46-48页 |
·牛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6页 |
·用于SNPs 寻找的引物及设计思路 | 第46-47页 |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7-48页 |
·扩增产物的酶切分析 | 第48页 |
·候选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 第48-49页 |
·用于组织表达的引物及设计思路 | 第48-49页 |
·RT-PCR 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 | 第49页 |
·基因表达量的计算 | 第49页 |
·PON1 和PON2 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49-51页 |
·获得目的基因 | 第49-50页 |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 第50-51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1-53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第51页 |
·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51页 |
·有效等位基因数(Ne) | 第51页 |
·群体杂合度(He) | 第51页 |
·Hardy-Weinberg 平衡检测 | 第51-52页 |
·统计分析模型 | 第52-5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3-96页 |
·候选基因CDNA 的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73页 |
·总RNA 和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53页 |
·牛AKAP10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56页 |
·牛MBL2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58页 |
·牛PON1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8-60页 |
·牛PON2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0-63页 |
·牛p53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3-65页 |
·牛SIRT2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5-68页 |
·牛SIRT3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8-71页 |
·牛WARS2 基因cDNA 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1-73页 |
·牛PON1 和PON2 基因的SNPS 检测及关联分析 | 第73-87页 |
·PON1 基因的遗传变异检测 | 第73-76页 |
·PCR 产物分型分析 | 第74-75页 |
·该基因两个突变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遗传学基础分析 | 第75-76页 |
·PON1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胴体性状关联分析 | 第76-84页 |
·AluⅠ酶切多态性与鲁西牛不同年龄体尺的相关及生产年限的预测 | 第76-77页 |
·3 个品种中PON1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胴体性状关联分析 | 第77页 |
·7 个品种中PON1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胴体性状关联分析 | 第77-84页 |
·PON2 基因的遗传变异检测 | 第84-87页 |
·PON2 基因外显子SNPs 扫描及SSCP 分析 | 第84-85页 |
·PON2 基因外显子9 遗传多态性各指标分析 | 第85-86页 |
·PON2 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牛品种品种间和鲁西牛年龄间的差异分析 | 第86-87页 |
·部分候选基因组织表达研究 | 第87-92页 |
·用于组织表达研究的cDNA 第一链的质量检测 | 第87页 |
·牛AKAP10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 | 第87-88页 |
·牛PON1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 | 第88-89页 |
·牛PON2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 | 第89-90页 |
·牛MBL2 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90-91页 |
·牛WAR52 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91-92页 |
·PON1 和PON2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诱导表达 | 第92-96页 |
·PON1 和PON2 基因编码区克隆 | 第92-93页 |
·pET28a+ PON1 和pET28a+ PON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93-95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 第95-9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96-106页 |
·关于总RNA 和DNA 提取的质量 | 第96页 |
·关于基因的分离 | 第96-98页 |
·关于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98-100页 |
·生物信息学在核酸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 第98页 |
·生物信息学在蛋白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 第98-100页 |
·关于SNPS 检测 | 第100-102页 |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SNPs | 第101页 |
·直接测序获得新的SNPs | 第101页 |
·利用创造酶切位点法分析基因突变 | 第101-102页 |
·关于基因多态性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102-104页 |
·关于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102-103页 |
·关于PON1/EcoRⅤ位点多态性及相关分析 | 第103页 |
·关于PON1/Alu I 位点多态性及相关分析 | 第103-104页 |
·关于品种间的比较分析 | 第104页 |
·关于荧光定量和RT-PCR 分析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104页 |
·关于真核基因在原核生物中的表达分析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106-109页 |
·主要的研究结果 | 第106-10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7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由此所应思考的问题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附录 | 第117-125页 |
附录一 GENBANK 收录的AKAP10 基因的CDNA 序列 | 第117-119页 |
附录二 GENBANK 收录的PON1 基因的CDNA 序列 | 第119-121页 |
附录三 GENBANK 收录的PON2 基因的CDNA 序列 | 第121-123页 |
附录四 GENBANK 收录的SIRT2 基因的CDNA 序列 | 第123-125页 |
英文缩写词ABBREVIATION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作者简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