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松潘—阿坝及东缘龙门山地区构造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造山带研究现状第12-14页
     ·盆-山耦合关系研究现状第14-15页
     ·构造演化史研究现状第15-16页
     ·构造应力场研究现状第16-17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0-45页
   ·区域构造位置第20-21页
   ·地层发育情况及沉积特征第21-29页
     ·地层发育情况第21-26页
     ·沉积特征第26-29页
   ·构造分区及各分区特征第29-35页
     ·若尔盖地块构造特征第30-31页
     ·摩天岭地块构造特征第31-34页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特征第34页
     ·前陆盆地构造特征第34-35页
   ·松潘-阿坝及龙门山地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第35-45页
     ·松潘-阿坝地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第35-40页
     ·龙门山地区主要断裂特征第40-45页
第三章 松潘-阿坝及龙门山地区重大地质事件、构造样式分析第45-71页
   ·研究区重大地质事件分析第45-58页
     ·构造运动及其在区域内的反映第45-49页
     ·变质作用分析第49-58页
     ·岩浆活动第58页
   ·构造样式分析第58-66页
     ·逆冲推覆构造样式第59-61页
     ·叠瓦状冲断构造第61-63页
     ·断层相关褶皱构造第63-65页
     ·滑脱构造样式第65-66页
   ·构造样式的叠加与组合特征第66-70页
     ·推覆和滑覆构造的叠加第67-68页
     ·冲断推覆体与褶皱推覆体第68-70页
   ·构造组合样式第70-71页
     ·平面组合样式第70页
     ·剖面组合样式第70-71页
第四章 松潘-阿坝地区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71-94页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71-79页
   ·各时期火成岩的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第79-90页
     ·晋宁期火成岩第79-80页
     ·加里东期火成岩第80-81页
     ·海西期火成岩第81-86页
     ·印支期火成岩第86-89页
     ·燕山期火成岩第89-90页
   ·大地构造环境分析第90-94页
第五章 松潘-阿坝及龙门山地区动力学机制分析第94-124页
   ·松潘-阿坝及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特征第94-102页
     ·若尔盖及西秦岭造山带上、下地壳特征第94-96页
     ·松潘-阿坝地区主要构造的深部特征第96-101页
     ·深-浅构造耦合关系第101-102页
   ·盆-山耦合关系第102-106页
     ·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的耦合关系第103-104页
     ·龙门山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的耦合关系第104-106页
   ·松潘-阿坝地区褶皱及劈理分析第106-116页
     ·褶皱形态及应力状态分析第106-109页
     ·劈理形态及应力状态分析第109-113页
     ·显微构造特征第113-115页
     ·褶皱和劈理的极射赤平投影分析第115-116页
   ·松潘-阿坝地区动力学机制分析第116-124页
     ·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第116-119页
     ·龙门山构造带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第119-121页
     ·龙门山造山带动力学机制第121-124页
第六章 松潘-阿坝地区构造演化及构造对油气的影响第124-145页
   ·构造演化史分析第125-138页
     ·松潘-阿坝及邻区构造演化史分析第125-130页
     ·龙门山地区构造演化史分析第130-137页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第137-138页
   ·松潘-阿坝地区构造对油气的影响第138-145页
     ·红参1 井构造恢复第138-141页
     ·松潘-阿坝地区油气远景分析第141-144页
     ·构造运动对油气的影响第144-145页
结论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45-148页
 一、结论第145-147页
 二、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作者简介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爆炸激波对水泥试样损伤规律研究
下一篇: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