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4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天然气成藏理论进展第12-14页
     ·深层气成藏特征第14-17页
     ·煤成气成藏理论第17-19页
     ·裂解气形成机理第19-21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4页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深层气藏成藏特征分析第24-35页
   ·国内外典型深层煤成气富集区成藏特征第24-30页
     ·北海盆地第24-26页
     ·库伯盆地第26-27页
     ·渤海湾盆地第27-30页
     ·孤北地区煤成气成藏特征对比第30页
   ·国内外典型油型裂解气富集区成藏特征第30-35页
     ·墨西哥湾盆地第31页
     ·二叠盆地第31-32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第32-33页
     ·渤南地区裂解气成藏特征对比第33-35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天然气成藏要素第35-46页
   ·地层特征第35-38页
     ·古生界第36-37页
     ·中生界第37页
     ·新生界第37-38页
   ·构造背景及演化第38-41页
     ·构造背景第38-39页
     ·构造演化第39-41页
   ·气源岩特征第41-42页
   ·储集层特征第42-43页
   ·盖层特征第43-46页
第四章 天然气成藏时间及期次第46-63页
   ·气源岩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第46-51页
     ·埋藏史特征第46-47页
     ·单井埋藏史、生烃史模拟第47-51页
   ·烃源岩生烃状态时空分布特征第51-54页
     ·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第51页
     ·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第51-52页
     ·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第52页
     ·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第52-54页
   ·流体包裹体特征第54-60页
     ·孤北潜山带第54-59页
     ·渤南洼陷第59-60页
   ·天然气轻烃特征第60-61页
   ·构造活动分析法第61-63页
第五章 输导体系与天然气运移第63-91页
   ·输导体系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第63页
   ·输导体系组成要素特征第63-74页
     ·断层的分布特征及活动性第63-67页
     ·砂体展布与物性特征第67-71页
     ·裂缝发育特征第71页
     ·不整合分布特征第71-74页
   ·输导体系类型及特征第74-75页
     ·砂体主导型输导体系第74-75页
     ·断层主导型输导体系第75页
   ·有效输导体系与油气运移第75-85页
     ·天然气分布与运移方向第76-78页
     ·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特征第78-79页
     ·储层沥青变化特征第79-82页
     ·生物标志化合物示油气运移效应第82页
     ·二次运移有效通道空间系数分布特征第82-85页
   ·输导体系对运移方向的控制第85-91页
     ·断面形态第85-86页
     ·断裂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第86-91页
第六章 天然气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第91-104页
   ·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分布第91-98页
     ·裂解气成因类型划分第91-94页
     ·原油裂解气的时空分布第94-98页
   ·煤成气动态成藏过程第98-101页
   ·成藏模式第101-10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作者简历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潘—阿坝及东缘龙门山地区构造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下一篇:非均质油气藏的储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