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激波对水泥试样损伤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利用爆炸增产技术改造低渗透油藏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动载下岩石损伤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动载下岩石损伤的描述方法 | 第19-21页 |
·动载下岩石损伤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目前存在主要的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准备 | 第26-41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6-28页 |
·炸药距小水泥试样一定距离损伤实验的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炸药紧贴大水泥试样表面损伤实验的方案设计 | 第27-28页 |
·实验准备 | 第28-40页 |
·水泥试样 | 第28-30页 |
·炸药 | 第30-31页 |
·爆炸水箱 | 第31页 |
·激波压力传感器 | 第31-39页 |
·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 第39-40页 |
·其它设备(材料)的准备 | 第40页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爆炸激波对水泥试样损伤实验研究 | 第41-78页 |
·水中爆炸激波冲击实验研究 | 第41-47页 |
·水中爆炸激波实验方法及步骤设计 | 第41页 |
·水中激波波速的测量 | 第41-43页 |
·水中激波波系分析 | 第43-45页 |
·激波在水中的衰减规律分析 | 第45-47页 |
·炸药距小水泥试样一定距离的损伤实验研究 | 第47-56页 |
·实验条件的探索 | 第47-48页 |
·实验步骤设计 | 第48页 |
·实验现象描述及成因分析 | 第48-51页 |
·爆炸激波在水泥试样中的传播规律分析 | 第51-53页 |
·激波在水泥试样中衰减规律的分析 | 第53-56页 |
·炸药紧贴大水泥试样表面的损伤实验研究 | 第56-72页 |
·实验条件摸索 | 第56-58页 |
·实验步骤设计 | 第58-59页 |
·实验现象描述及原因分析 | 第59-66页 |
·激波在水泥试样中传播过程及裂纹起裂扩展机理分析 | 第66-67页 |
·激波在水泥试样中的衰减规律分析 | 第67-70页 |
·激波压力与波速关系推导 | 第70-72页 |
·损伤尺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77页 |
·压剪损伤区尺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75页 |
·拉伸损伤区影响因素分析 | 第75-77页 |
·本章小节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爆炸激波对水泥试样损伤数值模拟研究 | 第78-96页 |
·LS-DYNA算法介绍 | 第78-83页 |
·LS-DYNA程序简介 | 第78页 |
·LS-DYNA的基本方程 | 第78-79页 |
·LS-DYNA的基本算法 | 第79-81页 |
·模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第81-83页 |
·水中爆炸激波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83-89页 |
·网格划分与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84-85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5-89页 |
·炸药距小水泥试样一定距离爆炸损伤数值模拟研究 | 第89-92页 |
·几何模型建立 | 第89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9-92页 |
·炸药紧贴大水泥试样表面爆炸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92-95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92-93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3-95页 |
·正式试样的模拟分析 | 第95页 |
·本章小节 | 第95-96页 |
第五章 爆炸激波作用后水泥试样损伤定量评价研究 | 第96-141页 |
·评价方法的建立及评价损伤区域的确定 | 第96-97页 |
·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96页 |
·评价损伤区域的确定 | 第96-97页 |
·评价所需参数的获取 | 第97-123页 |
·岩心的获取和养护 | 第97-98页 |
·弹性波速测量及弹性参数计算 | 第98-103页 |
·裂缝孔隙度的测量 | 第103-117页 |
·渗透率的测量 | 第117-123页 |
·爆炸激波作用后水泥试样损伤程度定量评价研究 | 第123-138页 |
·无量纲的弹性波速随无量纲环向拉伸应力的变化规律 | 第123-131页 |
·相对损伤度随无量纲环向拉伸应力的变化规律 | 第131-133页 |
·相对损伤度和裂缝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133-136页 |
·渗透率随孔隙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 第136-138页 |
·最佳动载荷的探索 | 第138-139页 |
·本章小节 | 第139-141页 |
结论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