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工业发展模型实证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1. 引言第8-13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工业发展研究进展及文献综述第9-11页
     ·国外工业发展研究进展及文献综述第9-10页
     ·国内工业经济发展研究进展及文献综述第10-11页
   ·文章结构安排第11-12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12-13页
2. 中国工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3-17页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工业发展进程第13-14页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工业发展进程第14-17页
     ·工业规模不断壮大第14-15页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第15页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第15页
     ·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第15页
     ·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第15-17页
3. 中国工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第17-38页
   ·投入产出方法简介第17-19页
   ·行业的划分第19-20页
   ·直接消耗系数分析第20-24页
     ·直接消耗系数介绍第20页
     ·工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分析第20-24页
   ·完全消耗系数分析第24-27页
     ·完全消耗系数介绍第24-26页
     ·工业部门完全消耗系数的对比分析第26-27页
   ·影响力系数分析第27-29页
     ·影响力系数介绍第27页
     ·影响力系数的对比分析第27-29页
   ·感应度系数分析第29-30页
     ·感应度系数介绍第29页
     ·感应度系数分析第29-30页
   ·诱发系数分析第30-33页
     ·诱发系数介绍第30页
     ·诱发系数分析第30-33页
   ·经济增长需求因素分解(总产出增长)分析第33-38页
     ·经济增长需求因素分解(总产出增长)介绍第34页
     ·中国工业增长需求因素分解(总产出增长)分析第34-38页
4. 中国工业发展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第38-44页
   ·中国工业发展的生产函数模型第38-40页
     ·生产函数模型的理论依据第38页
     ·生产函数数据说明第38-39页
     ·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第39-40页
   ·中国工业结构与生产规模和生产要素模型理论第40-44页
     ·中国工业结构与生产规模和生产要素模型理论依据第40-41页
     ·数据说明第41-42页
     ·中国工业产业结构对生产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研究第42-44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4-47页
   ·结论第44-45页
   ·建议第45-47页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第45页
     ·完善工业体系建设为基点,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45-46页
     ·劳动力行业之间最优配置为依托,最大限度的开发劳动力价值第46页
     ·推动知识化、绿色化、国际化为核心,实现中国工业的可持 续发展第46-47页
后记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61页
 表A.1 中国工业经济影响力(拉动力)系数第50-51页
 表A.2 中国工业经济感应度(拉动力)系数第51-52页
 表A.3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解第52-54页
 表A.4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解(1987-1992年)第54-55页
 表A.5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解(1992-1997年)第55-56页
 表A.6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解(1997-2002年)第56-57页
 表A.7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解(2002-2005年)第57-58页
 表A.8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解(1987-2005年)第58-59页
 表B.1 中国工业发展计量模型数据第59-60页
 表B.2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结构模型第60-6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1-62页
详细摘要第62-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动态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和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乳品企业食品安全危机预警管理研究